本帖最后由 jusinpower 于 2012-7-25 18:12 编辑
一灯网 ,小弟我来晚了!因为之前一直从事LED驱动方案(IC销售)的工作,所以电源网混的比较多。现在转做成品电源了,也借此宝地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我也对目前我所接触到的日光灯恒流驱动方案谈谈自己的体会,别拍砖!哈哈
隔离的方案其实最早期的也就是SA7527 L6562之类的,SA7527算是芯达瑞公司提出的案子与士兰微合作开发的,早期是由芯达瑞推广,专卖的,只是火了之后原厂收回了独家代理权。最初并不是打算用在LED恒流源上面的,而是用在PFC电路中。06年左右的时候,LED照明市场慢慢热了起来,而且对PFC也有要求,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SA7527成功的运用在了恒流源上面。刚开始是做恒压,后面才做恒流。内置日光灯电源那个时候也是刚开始,没有现成和成熟的配套方案,只有一步步的摸索,这么小的空间,做到20W的功率,无奈之下只有采用4个EFD15的变压器,次级恒流部分则采用三极管恒流(现在中山市场仍然有人在用),因为三极管的温漂比较严重,恒流精度也是可想而知了。之后又探索使用三个431来做恒流。前面一个则是实现空载限压,后面两个实现恒流,问题又出现了,因为这个恒流精度取决于两个431以及周围的4个分压电阻了,至少是6个元器件影响恒流精度了。但是对比三极管恒流还是好了一些。又是一个小小进步。再后来开始采用358恒流,于此同时在变压器上面也花了不少心思,前后将近花了半年时间开出了第一款LED日光灯专用变压器ER2510,SA7527+358+ER2510整套方案横空出世,这个时间也正好是08年,也是LED真正有点起色的时期了。此款方案曾经给莱福德供过200套货(IC和变压器),之后莱福德在ER2510的基础上自己开模了ER2010,这也是莱福德能够在日光灯行业成为领头羊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只有ER2010的高度可以装进T8日光灯管。随即此方案用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 ,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驱动电源市场。一直到10年的时候,考虑到358做恒流调节起来还是比较复杂,元器件太多,工艺控制不好的话做出来的电源基本每个都要进行电流调整。因此芯达瑞又在此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开出了ER3310的变压器,整体高度10mm,对于T8灯管来讲,有了一定的空间,而且功率也能够做到输入20W.在恒流部分也又专开了次级恒流的专用IC,A433,也就是一个比较器,只是内部基准电压做的超低0.196V,对比431的2.5V基准 低了很多,而且是3PIN的,这样一来就省事多了,用一个431做空载限压,一个A433带载恒流,元器件也减少了很多,恒流精度瞬间就高了起来,批量做货可以达到1%的恒流精度。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价格偏高,一些客户难以接受。同时行业内也有用AP4313(6Pin)做恒流,但是此方案的缺点就是输出电流过冲比较严重,除非变压器单独一个绕组出来给AP4313供电,这样一来成本也起来了 ,所以也没有广泛采用。
基本上次级恒流的方案构架也定型了,需要改善的就是前级主控IC了,因为不论是SA7527还是6562都不是LED恒流源专用IC,在IC设计上未免那么周全,很多客户在使用SA7527或者6562的时候都会遇到炸机的问题,这也是很头痛的问题,因为芯片内部不带短路保护的,完全依靠外围来控制,特别是变压器的漏感已及吸收回路的设计,是很多工程师容易忽视的问题。所以炸MOS管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能有一台好的示波器,抓一下短路瞬间MOS管VDS峰值电压,这个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就很好处理了,我们抓过峰值电压有的会达到700V以上 ,之后改善了吸收,控制了漏感,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但是与此同时各大IC厂商也开始瞄准了这一块的市场。OB在2263之后,针对此市场开发出了SN03A.带有短路保护功能,而且各方面的参数也比较优化了,算是一颗比较出色的IC了。SN03A的出现对SA7527的冲击比较大,莱福德也逐渐从SA7527方案改为SNO3A方案。士兰微随后也推出了SA7529 SA7530,但是因为兼容性的问题,客户不能够Pin to Pin替换,还是没能挽回之前SA7527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同时芯达瑞也开出了AZ7527B,兼容性和稳定性以及短路保护毫不逊色与SN03A,只是出来迟了一点,没能在市场卡好位,再想进去就很难了。
基本上隔离的日光灯次级方案也到此为止了,小弟孤陋寡闻,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欢迎各位前辈补充!
时间关系,下次有时间接着再讲讲目前比较流行的原边反馈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