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详解80亿元400万盏LED路灯采购计划
2月21日,在广州召开“十二五”绿色照明节改示范工程发布会上,中国环资与节能体制创新工作委员会(下称环资工委)主任何学民透露,环资工委将在“十二五”期间安排80亿中央财政预算外资金采购400万盏LED高效道路照明产品,还将直接带动30亿的地方投资。
此议一出,立即震动业界。从去年七月份起,业内曾一度传言第一轮LED照明节能补贴金额将有可能达到80亿元,此80亿是否是业界盼望已久的彼80亿?在LED发展相对低迷时期,此巨大利好的“政策”发布,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月27日,何学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并详细阐释并澄清这计划的由来。
记者:如何评价LED行业的市场现状?开展400万盏绿色照明节能改造工程的意义是什么?
何学民:目前,绿色照明节能改造工程被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开始,相继出台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政策,对绿色照明节改工程进行支持。而在绿色照明产品当中LED照明产品因其高光效、低能耗、长寿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光源,前景广阔;LED产业也是一个预计能够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LED行业存在概念炒作现象,资本蜂拥而入,LED项目盲目上马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导致LED行业供给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产业链失衡且关键环节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不断凸现。加之下游市场尚未打开,使LED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与此同时,大部分LED采购方(包括许多地方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对LED产品性能不甚了解,并且缺乏专业机构的指导与政策引导,在产品的采购与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应用的LED照明产品存在封装、散热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光衰、灭灯现象,影响了整体的节改效果。
本次绿色照明节改示范工程正是在LED行业标准缺失、市场混乱,亟待国家政策性指导与统一规范的大规模采购这一现状下开展的。按照中国环资工委“十二五”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分期分批的确定10个省会城市、50个地级市(含州、盟)、100个县(含省级开发区)开展绿色照明节改工作。
本次节改示范工程将采取市场化运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由中国环资工委针对具体工程指导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协调国家相关奖励补贴资金。同时,中国环资工委将结合指定产品在绿色照明节改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汇总分析相关数据,作为制定LED产品国家标准的参考依据,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编制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LED国家标准,提升LED产业技术水平,促进LED市场形成健康规范发展的格局,客观上达到培育优势龙头企业的效果。
本次绿色照明节改示范工程产品采购主要针对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产品(其他如室内照明、工矿企业照明产品采购工作将会相继开展)。中国环资工委根据“十一五”期间实际实施节改工程的情况并汇总2011年各试点地区递交材料中的相关数据,预计“十二五”期间绿色照明节改总量不低于400万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