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秋寒困苦中的LED企业

本帖最后由 yhi2005 于 2012-4-18 09:07 编辑


深圳的2011年的秋后有点冷,多数LED企业在寒秋中瑟瑟的发抖,茫然失措,几家倒闭企业的传闻,更让业界平添了几丝寒意,尽管深圳LED行业协会急急的出来辟谣,加上产业扶持政策的忙忙出台,可是LED企业的日子还是在煎熬中苦待,真的不知道在春节前的这段日子还会有多少家企业行将在寒意中关张。
舆论总是在讽讥行业的乱象、在痛析企业的盲目跟风、在抱怨行业标准的不完善、在怨恨那些投机者的无良,可是对LED行业中企业在秋寒中瑟瑟真正能够析出其中原因的竟然还是只言片语,LED行业企业困苦、倒闭的根源在哪呢?
或许大家都认为LED行业的门槛过低,造成很多的大小资本和投机者,甚至毫无技术能力的业务人员也进入行业,在行业中形成了一股疯狂的投机风潮,这种疯狂扰乱了行业的游戏规则,是导致行业乱象的原因之一,但这是企业在秋寒中困苦的最主要的原因吗?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源自于企业本身。
这里我不愿再把LED作为一种神秘的高科技的产品,来吹嘘其具有多么高深的科技含量,以示自己有多么精深的技术,其实LED产品也就是那么的简单,简单到一把烙铁和一把螺丝刀可以搞定的产品,这是行业投机者有机可乘的原因之一,我们国内的创业者大多数不是从此样的阶段发迹的吗?所以无可厚非,行业乱点是乱点,但是企业走到一定的阶段,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不能再用一把烙铁、一把螺丝刀搞定产品的模式了,否则跟企业的形象就有差距了,所以要上机器了,要上人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的管理要跟的上,我们的行业企业管理者却恰恰欠缺于此,规模上来了,可是管理能力却没有能跟的上来,有些土八路的嫌疑。企业内部也搞什么6S,ISO等等,可是企业把这些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以示于人的,我没有看到或听说过行业内哪一家深入搞过、能够领会其精髓、身体力行的,实际上企业管理者的能力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基本上不知道、不懂的企业,更不知道企业往哪个方面发展,企业怎么样定位,这样的管理者有心去委托个经理人,但总又放不下心来,所以对经理人处处有心无心的制约,使经理人无法真正的为企业服务,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停滞或者倒退,市场气候一旦有所变动,他们就会瑟瑟的发抖。 更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在行业内淘到一桶金后,就好像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妄为的触及资金的天花板,盲目的扩张,好像整个LED业界为其独尊一样,这儿圈地、那儿投资,自己本来薄弱的资金链,在左右奔突中紧绷,遇上市场稍稍的波动,使资金链突然崩裂,企业无以维系,最终倒闭。当前我们的行业企业哪一个不是在拖欠供应商的资本呢。 仔细的推敲一下,这是我们行业的问题吗?当然不是行业的问题,但却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行业内再倒几家企业也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那些存在不久的行业企业,他们的关张不能称之为倒闭,只能称为关张或者关门,他们进入这个行业,本身对这个行业是没有多少理解的,只是来跟风起哄、浑水摸鱼的,但他们的存在不仅仅给我们的行业带来坏处,还带来部分的好处,因为他们不管是跟风起哄、还是浑水摸鱼都让消费者认识了LED、认识了LED产品,他们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即使他们做的最低廉、最垃圾的LED产品,也让市场知道有这么一种产品了,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消费者有了一定的产品辨别力,就像我们国内行业企业不仅是在拷贝国际大厂的技术,还在为他们开疆拓土一样。我们行业人士大多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就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一点来营销自己了;最可悲的是,不能很好的利用也就罢了,能够坚持住自己也行啊,最糟糕的是自己都坚持不了自己了,自己也乱了方寸,一下跌到了投机者一样的水平,使自己深受其扰,所以这也是行业企业在秋寒中瑟瑟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行业发展初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一个标杆,那些整天喊着标准标准的人,其实是自己心里没有标准,在这些喊标准的人或者企业中,其中大部分是投机者,因为对于投机者来讲,给他们个标准,他们就奔着那个标准去做,去实现标准,他们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对产品的指向性,他们就可以从中投机。对于投机者来讲,他们会有很多种偷工减料的方法来达到设定的标准,他们由于对LED认识的不足,当然谈不上对LED产品品质的认识,产品起初是符合标准的,在他们意识中产品就完成了,就成功了,更有甚者,在检测到某一项指标达到标准或者超过标准一点点时,他们马上会喊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等等,来扬示自己,真为他们有些恬不知耻的感觉。可结果恰恰不是那样的简单,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经过验证;反观我们的行业企业呢?我们行业内一些企业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对LED的认识,去展现LED的魅力,而是翻过来跟着投机者的风去改变自己,所以自己做的也很差,这样不自觉的就拉低了自己的行业地位,市场的波动导致企业岌岌可危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水平、市场营销水平一定要跟的上,这些我们的企业做的很不足,没有什么更高的意识,不是还有很多企业还在宣传OEM、ODM什么的吗,难道我们不能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更近一步吗?不能在营销水平革新、创新吗?当前很多企业还在宣扬着自己的企业外贸业务量是多少多少,内贸做了多少多少,我认为这种散兵游勇式的营销已经触及营销的天花板了,应该进行营销思想的转变了。 怎么样去营销自己?我想大多数的企业老板肯定会比我讲的好的不下100倍,他们的想法肯定超过我1000倍,可是他们做的怎么样呢?这些企业老板说的和做的很不一致,言停留在嘴上,行停留在脑后,言行不一致,怎么样能够指挥自己的企业? 突然记起来一位朋友跟我说了一个对企业感悟非常贴切的成语“上行下效”,这个成语对我触动非常的大。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主,你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一致?你所提倡的条文和规章制度,你自己执行的如何?也就是你要品别人、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先品品自己。如果自己都品不透自己的话,你所在企业里提倡的6S、ISO、多么高尚的企业文化,多么先进的企业理念,多么不凡的企业思想;什么客户是上帝,什么诚信是金,什么服务宗旨等等统统是假的,因为你自己都执行不到,还要求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但是部分企业主就是这样“这是我的企业,你来我这里就是挣我的钱,你就应该听我的,别管我做到做不到,就要求你做到”,你说这样的企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也许你认为我在说玩笑,可是现实中却真的还有这样的企业。 再说某些区域内人才的问题。其实LED这个行业对于技术能力的要求其实是挺高的,但是企业间人才流动太频繁了,不仅没有使产品技术得到了提高,而且导致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产品质量出现了严重的倒退,更为严重的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没有任何的提高,但技术人员的身价却提高了很多很多。一位人才,在技术能力基本上没有提高的条件下,连跳三家企业,身价能够提高一至两倍,特别是从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厂出来的技术员,身价更高。对于一些处于成长中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成本不可能付出太高,所以一个企业也就是有这么一两名人员,这些人员技术能力呢也不算很好,企业却要求尽快的出产品,所以这些技术人员只能靠着在老东家积攒的一点家底或者人脉,抄袭老东家的产品,这就是同质化的产品的根源之一。靠挖取人才的企业大多没有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机制,结果造成不断的挖人、走人,最终自己在产品方面一事无成,没有自己特色产品的企业,发抖就发抖吧。 企业上市了就完事大吉了吗?就后顾无忧了吗?不是吧,那些上市的企业,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穿着**展览给人的,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投资者监督着,不管你把企业描绘的多么美好,前景多么绚烂,可你企业的现实都逃脱不了人们的监视,再说拿着投资者的钱花,而不能为投资者创造些利润,总也有些心理不安稳吧。所以上市企业如果真的没有些真本事,在行业洗牌的时候,会比那些没有上市的企业失败的更惨,企业的管理者更是臭名卓著。 在市场的寒风中瑟瑟的LED行业企业,不要总是强调客观原因,先在自身上找找原因更能够来的现实,更能够挽救自己;找自身的问题,虽然是一种痛,是一种难堪,但是短暂的痛过之后、难堪之后,前景定会非常的灿烂光明。 LED行业是一个朝阳的行业,但是在朝阳行业中,更大的机会却只会青睐那些在瑟瑟的寒风中做足准备的人。LED行业企业你认识到了吗?你在做准备了吗?如果你做好了准备,那就行动吧,去迎接灿烂辉煌的光明吧,这时短暂的秋寒让你变的更加顽强。

回复数 24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