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AMOLED量产时代 台厂何去何从?
三星集团旗下三星移动显示SMD(Samsung Mobile Display)所投资的主动式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AMOLED)5.5代厂在2011年正式量产,同时也宣布将投资全球首座8.5代AMOLED工厂。三星和乐金也都在今年CES上盛大发表最新55吋AMOLED TV,色彩表现更艳丽、更轻薄的AMOLED进入量产时代,甚至往大尺寸发展,引起业界关注;让人担心的是,至今台湾面板厂仍缺席。
究竟AMOLED的发展性如何?如今TFT面板产业面临严重亏损的困境,台湾面板厂有没有机会大步赶上?都备受市场关注。
OLED跳跃成长 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OLED技术发展于1980年代,商业化应用则始于1990年代后期。近年来有不少厂商热中于发展AMOLED显示技术,其中以SMD的5.5代生产线为代表,同时SMD与LG Display也已经分别公布其8.5代线AMOLED投资计画。其他面板厂商则不论是新进入或曾经退出并重新进入者有友达、新奇美、彩虹、天马与京东方等等均在AMOLED的技术上逐步开发并逐渐取得一定的进展。
为什么AMOLED会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OLED显示面板具有高对比、反应速度快、较宽色域、广视角、应用温度范围宽及低能耗等特性,除此之外,OLED显示面板还能应用于更薄背板,以做成可挠式或透明显示器,所以被视为可能是下一个世代主流的显示技术。
近两年来随着智慧型手机需求强劲成长,2011年AMOLED出货量可望达到9,000万片,较2010年成长97%;而营业额则预期冲上33.6亿美元,年成长率高达169%。拜行动产品应用增加所赐,在中小尺寸面板显示市场,AMOLED的渗透率已经逐渐提升。 2010年AMOLED占中小尺寸主动式矩阵平面显示器6%的市场,而在2011年估计将有两倍的增长达到12%的比重。 AMOLED的成长主要来自智慧手机,由于出货数量增加,萤幕尺寸和效能的提升拉高平均销售价格,2011年智慧手机面板的营收也翻升两倍以上。 2011年前3季3.5吋以上AMOLED面板出货量达到597万片,与2010年同期相比成长3倍。
其中SMD是AMOLED成长的主要推手,其出货量占所有AMOLED面板的97.5%。三星Galaxy系列智慧手机为AMOLED面板的先期采用者,以高对比和对观赏影片时快速回应时间来和苹果iPhone的高解析度IPS液晶显示面板对决。这两个品牌的竞争同时也带来众人对于AMOLED的高度注意。随着AMOLED的成功量产和新5.5代线的推进,SMD将生产更大尺寸的AMOLED面板提供如三星Galaxy Note和平板电脑的应用,并且将销售给三星以外客户。 AMOLED同时也渗透进新的市场,像是索尼PS-Vita使用5吋AMOLED的掌上型游戏机;LG Display则是卖出AMOLED手机面板给乐金电子。
根据DisplaySearch分析,2011年OLED面板产值预计达40亿美元,约为所有平面显示器产值的4%;2018年则将创造超过200亿美元产值,达到了所有平面显示器产值的16%。此外,应用OLED在照明上也自2011年开始起飞,OLED照明预计到了2018年将达到60亿美元产值。 DisplaySearch并预测AMOLED TV将于2017年达到1,000万台以上的规模。虽然在AMOLED TV面板量产的初期会有规模经济不够、量产稳定性不够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但在电视品牌厂商追求产品差异化的动机之下,预计将会有策略性的AMOLED TV订价方式,以刺激终端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韩国具先发优势 台厂力求突破
同样是显示器,但是AMOLED和TFT LCD却有很大的不同;AMOLED制程和LED照明比较类似,设备投资是一大关键。从成本结构来分析,TFT LCD面板的成本当中,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而折旧费用约占有30%;反观AMOLED,材料成本只占有30%,折旧费用占比达70%。而现阶段AMOLED制程并不成熟,即使买了设备机台,也不一定做得出来;换句话说,也就是AMOLED学习曲线长,良率不容易拉上来,得花很长的时间摸索,以现在唯一能量产AMOLED的SMD来说,也是花了足足有3~5年的时间全力投入,才有今天的成果。
三星目前在AMOLED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但为什么三星可以成功?一个原因是SMD的前身三星SDI当初是作CRT,面临CRT被淘汰,公司为了求生存,全力压宝在AMOLED上,另一个关键则是品牌!因为AMOLED回收期长达数年,早期做出来的产品品质差、价格又昂贵,很难说服客户买单。但是三星有品牌,所以先从自己的手机上开始用,一方面可以做出手机的差异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慢慢养大AMOLED事业。其实台湾面板厂也都曾经投入AMOLED,但是台湾没有自有品牌,也缺少足够的银弹,所以两进两出,始终无法在AMOLED建立领先的地位。
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日本与台湾面板业者投入AMOLED技术的发展时间点,比韩国厂商还早,但后来撤出,才让三星后来居上。虽然台日业者也都有生产AMOLED的能力,但是距离大量而能稳定供货的量产,还有一段距离,一般认为台湾面板厂AMOLED技术足足晚了三星有1~2年的时间。
其中材料是一大问题,AMOLED结构很简单,说穿了就是2片玻璃中间加上有机发光材料,但是愈简单的东西反而愈难做。首先就是有机发光材料难以控制,而材料是影响AMOLED良率及成本相当重要的一环,甚至还牵涉到专利障碍。早期发展AMOLED的美国、日本等材料相关公司,如柯达、出光等,后来陆续被韩国厂商收购,也让韩国厂商在AMOLED技术领域从材料、专利端就有完整的布局;相较之下,台厂所需的AMOLED材料仍必须依赖向日商来采购,明显居于劣势。
设备又是另一道障碍,目前AMOLED设备还没有一个标准,即使买来设备却不一定做得出来,必须靠自己调整参数,要做到稳定量产,累积的制程经验非常关键。三星在AMOLED产线世代的投入,是从4代线、5代线,逐步扩展到8代线,回过头来看,台湾面板厂现在才正在利用4.5代线生产AMOLED,未来还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产线世代提高到8代线,有待观察。
SMD的AMOLED已经量产2年,现在谈追赶其实来不及,台湾只能先练兵,不要让差距愈来愈大;可以从门槛比较低的中小尺寸开始做起,假以时日仍然有翻身的机会。虽然现在面板厂财务状况困窘,但是利用面板厂既有的设备加以改造,其实花费没有那么大,关键在于投资下去的决心!
中小尺寸面板 练兵起跑点
其实AMOLED显示面板也不是那么无懈可击,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有机发光材料有衰减问题,因此寿命只有3万到4万小时,远不及TFT LCD面板。此外,解析度不够高,现在一片4.3吋AMOLED面板最高解析度可以达到230ppi,相比iPhone的解析度高达330ppi还差很远。不过AMOLED最大的优势就是色彩饱和度高,而且不需使用背光,所以轻薄、省电,而这些特点在小尺寸应用产品上特别明显,所以对于手机等行动装置品牌厂商来说,可以达到产品差异化的目的,例如三星Galaxy手机最大的卖点就是AMOLED面板。
再从市场接受度来看,1片3.5吋面板,AMOLED与TFT面板之间的价差不到20美元,是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1片55吋AMOLED TV面板要价高达2,000美元,但是55吋TFT面板只要500美元,而整机成本又是面板成本的3倍以上,一台要价6,000美元,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单,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至于在液晶电视等大尺寸应用上,AMOLED所诉求的效果反而不那么突出,首先就是电视又不扛着走,其实厚度不是那么重要,所以AMOLED TV后续的发展,恐怕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SMD因为产能不足,所以AMOLED面板供货几乎全数以三星自有品牌为主。从现在三星独占AMOLED面板的现况来看,三星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对手,包括诺基亚、宏达电等等都希望能够取得稳定的AMOLED面板供应,所以台湾面板厂只要能够做出AMOLED来,特别是中小尺寸应用,一定不愁订单。直接从大尺寸应用切入,一方面技术门槛高,另外一方面台湾没有自有品牌,做出来的AMOLED TV面板,也不知道给谁用。
台厂可联日抗韩 拉大与大陆差距
从整体显示器产业来看,台湾TFT LCD面板产业其实处于夹在中间的困境中,前有技术领先的韩国面板厂,后有低价竞争的大陆面板厂,AMOLED对台湾面板厂来说其实是创造差异化优势的一个机会。 AMOLED还没有标准化的制程,从制造层面来讲其实是工艺品,大陆厂商追赶不易,台湾LED照明人才多,过去10年来更是累积了深厚的光电基础,可以借此拉大和大陆厂商的差距。
从目前全球面板厂在AMOLED的布局来看,目前仍是由三星所主导,到2011年底为止,三星集团的SMD已经有1条4.5代线及2条5.5代线投入AMOLED生产,预计2012年上半年还会有另1条5.5代线加入AMOLED量产行列,至于规划中的8.5代AMOLED产线也将于2013年投产。 LG Display早在2011年底前就已经有1条4.5代AMOLED产线,不过LGD将跳过中小尺寸,直接瞄准大尺寸应用,近来开发出搭配彩色滤光片的白光OLED,预计将由旗下8.5代线导入量产,预计将于2012年第3季以前开出。索尼原本也有3代线投入AMOLED,但随着日本面板产业整并,索尼本身也面临集团组织调整等问题,因此尽管拥有OLED技术,却没有实际的产能开出。
至于台湾的面板厂,友达旗下原本就有1条3.5代线已投入AMOLED,新加坡的4.5代线,则是预计在2012年第2季以后投产。奇美电则是将统宝原有的LTPS生产线,投入AMOLED,量产时点可能落在2012年下半年。铼德集团旗下的铼宝在PMOLED耕耘已久,公司计画以原有的2条产线投入a-Si AMOLED。
台湾这两年常常在讲联日抗韩,日本面板厂包括索尼、东芝、三洋、爱普生、先锋、夏普等等,过去都曾有AMOLED开发的经验。台湾可寻求和日厂合作,减少投资压力、结合双方经验,不要在AMOLED产业被韩国甩开。
在TFT LCD产业落后的中国大陆,在新一代的AMOLED上动作相当积极,上海天马最快在2012年下半年,就会有1条4.5代线投入AMOLED面板之量产。同时还计划把另外1条5.5代线投入AMOLED面板。此外京东方则是以旗下1条5代线投入AMOLED之发展,不过实际量产时点还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