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风光”LED路灯难向市区“挺进”
在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滨河路沿途,新近安装的风光互补路灯引起了市民的好奇,这似乎是市民在市区公共道路上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风光互补路灯。热心的市民不禁要问,既然风光互补路灯既环保又省电,为什么不在全市的公共道路上广泛使用呢?而滨河路上的风光互补路灯,是否预示着这种路灯将向市区内挺进呢?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滨河路上路灯添新景
金桥开发区的滨河路是一条沿着景观河的景观大道,最近,常走这条路的人们会发现,有一段路边,一排被刷成白蓝相间的新路灯杆立起来了,而且这些灯杆顶端的路灯,和以前在市区常见的不一样,它的上面有一块太阳能板和一个会随风转动的风扇。
“这种路灯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以前在市区内的公共道路上很少见到。”在金桥开发区工作的巴特尔告诉记者,这种路灯叫做风光互补路灯。风光互补路灯工作原理是利用自然风作为动力,风轮吸收风的能量,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把风能转变为电能,经过控制器的整流、稳压作用,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向蓄电池组充电并储存电能。同时,可以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供负载使用或者贮存于蓄电池内备用。
风光路灯多在市郊
通向公园深处的小路旁,一根根白色的路灯杆顶端展开一片片小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一位在湿地公园里散步的老者指着太阳能路灯说:“在空旷的公园里安装这种太阳能路灯,既节约了前期挖渠布线拉网的投资又环保节能,而且也算一道景观。”据南湖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园在 2007年和 2009年先后两次在园内安装太阳能灯,安装数量总计超过260根。
“成吉思汗大街、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回民区生态路、和林县盛和公路、武川县可镇青山路等都已开始使用光能或者风光互补的新能源路灯了。”1月 13日,市环保局清洁能源办王军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市照明管理处处长刘晓宇介绍,目前我市安装使用光能和风光互补路灯的路段都在个别小街巷或者比较偏远的郊区道路,市中心和主干道还没有使用这两种路灯。
全市推广可能性不大
天色渐暗,南湖湿地公园的太阳能路灯陆续亮了起来。“随灯安装的自动测量装置会根据数据智能调控亮灯时间,埋藏在地下的两块电池将白天储存的电能释放,以此将灯点亮。”南湖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太阳能灯每晚节约的电量加在一起,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显而易见,安装使用光能和风光互补路灯的节能省钱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市民为何只能在市郊道路和个别小街巷看到这样的路灯呢?对此,市照明管理处刘晓宇处长一语道破天机:“目前,光能和风光互补的路灯仍处在实验使用期。”
刘晓宇介绍,虽然光能和风光互补制造厂家都宣称自己的产品可以无故障使用较长时间,蓄电池使用几年以后才用更换。但是,实际使用并不像厂家说的那样,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技术还不成熟,而且国家也没有提出关于这类路灯的统一标准。
据介绍,目前我市路灯的建设和维护,主要指高压钠灯和LED灯。“在全市推广风光互补或者太阳能路灯的可能性不大。”刘晓宇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
“这两种灯对安装使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要求,它们适用于空旷、采光好、风力足的区域,城市高楼大厦间的道路,不见得适用。”市环保局清洁能源办王军主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