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代表着LED家居照明技术顶峰的LED灯泡
与那些动辄一年甚至半年就更新一代的消费电子产品相比,灯泡实在太寂寞了。距离爱迪生发明第一只钨丝电灯泡已经过去了整整132年,但照明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却屈指可数,更别提颠覆性的突破了。
现在,曙光初现。
在2012年底以前,如果一切顺利,你可能会在市场上看到一款造型奇特的灯泡:总共有4个发光的腔体,腔体与腔体之间还有四个裂缝用于散热,中部是散热器,尾部则安装着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这款名为L Prize的灯泡来自飞利浦公司,它极有可能代表着新一代照明技术的未来。
L Prize使用的技术是LED(发光二极管),但这绝不是它成为新一代照明代言人的原因。以“半导体晶片+荧光粉”为核心的LED照明最早出现于1962年的GE公司,它最早应用于收音机、小型计算机和电子手表上,被搬到照明领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
L Prize之所以被特别提及,是因为它达到了LED家居照明技术的顶峰:它既能达到白炽灯的照明效果,又能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它的能效(电力转化的效率)是白炽灯的10倍、是荧光灯的1.6倍,同时还有着白炽灯一样的完美色温。如果把这些拗口的术语拼凑成一张图片,那么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景:你站在一种令人感到舒适愉悦的暖白色灯光下,而此时为你拍的每一张照片上的每一种颜色都可以准确还原。
做到这一切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在接受采访时,曾参与研发的飞利浦照明LED照明全球事业部项目管理部总监刘烨说,最初他们认为那些技术标准简直就是“变态”。
飞利浦最早于2008年6月起,开始召集美国的LED晶片和电子控制专家、欧洲的荧光粉专家、上海的生产专家等100多人的全球团队,分前期概念、产品设计和商业计划三个阶段,投入到L Prize的研发之中。这一动作是对美国国家能源部一项法案的响应。后者在这一年做出决定,给率先研发出能替代60瓦白炽灯灯泡的LED灯泡公司以1000万美元的奖励,并将其写入了美国《2007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其前提是产品满足前面提到的那些严苛指标。
相对于LED照明需要的研发投入,1000万美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不过飞利浦公司也意识到,如果产品能够研发成功,那么将带来可观的政府采购合同和市场主导能力。
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试图为白炽灯寻找替代品。尽管白炽灯的光源很完美,但它的能源转化率过于低下,只有10lm/W,白炽灯把90%的能源都浪费在了发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