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遭遇变味的EMC
EMC(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简称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嬴的效果。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公司)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 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鉴于EMC在国外的成功运作,为了推动LED这一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应用,改善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在政府的推动下,EMC被引入到LED照明行业。在人们不认识EMC之初,市场并不接受这种模式,LED功能性照明产品只落得个金枝藏闺,名声在外,却因身价高贵,嫁不出去,成了LED应用企业的绞心之痛。也不知道(无法考证)是哪位高人发起了EMC平民化的运动,使各地方政府的官员们纷纷爱上了EMC,动辄就发出EMC标书,甚至还发挥了一下,变成了(在当地)“投资+EMC”(EMCAI----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AFTER INVESTMENT)的方式,哈,谁说国人缺乏创造力?EMCAI的优势在于:
1、地方政府不需要为照明节能改造投入资金,但可以收获节能指标;
2、地方政府还可以从节能收益中获取部分收益,为地方财政创收;
3、在当地投资可获取地方GDP,扩大当地的就业面,使社会和谐;
4、为投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哎,EMCAI的这几点优势大概是在南京总结出来的吧?
以下是几个EMCAI的案例(正在运作中的):
1、某高速公路,100多公里长(因为高收费而遭到批判),将近7000盏高压钠灯,现提出要EMC,原来的路面平均照度为10~12Lux,现在要提高到16Lux,但节能指标必须达到60%(与原照明相比)。我认为这个要求在2013年并不高,但现在说就有点差强人意了,单从技术层面讲,现在也是可以达到的,但投资的回收周期就很长了。
2、某偏僻的县级市有12000个左右的路灯需要进行节能改造,要EMC,潜台词是+AI,把合同期定为15年。
3、某。。。。。。
4、。。。
太多了,不列举了。
就LED照明产品的现有技术而言,一些技术过硬的企业,节能指标可以达到50%~60%,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节能指标只有30%~50%,灯具的寿命就相差甚远了,很多烂照明工程的寿命挺不过半年,而质量好的产品的寿命却能长达10年。大家都知道,LED照明产品的特点是成本相比传统照明产品要高许多,每天照明时间越长,节能效果越好,投资回收周期也较短,例如,在下停车场的回收周期为1~2年,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的回收周期为2~3年。相反,道路照明的投资回收周期在8年左右,体育场馆的投资回收周期为10~15年。这样长的一个回收周期,财务成本就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还存在以下风险:
1、地方政府的诚信风险
大家都知道,政府的换届可能会出现下任不认上任的情况,或者合同主体发生了变化,真要出现了这种情况,企业找谁说理去?
2、来自技术进步的风险
与传统光源相比,LED光源的技术进步是相当快的,目前的LED照明产品的光效可能是80Lm/w,而3年后可能就成为110Lm/w,进步了37.5%,5年后变成了130Lm/w,进步了62.5%,到了那个时候,现在的LED照明灯具就成了“高耗能”产品了,你还要坚持使用落后的照明产品吗?因此,我建议这个时间定在3~5年是比较理性的,地方政府投一部分资金,将现行的高能耗照明产品换下来,于企业、于政府都是有利的。
以上两个方面的风险具有相同的权重。为了LED照明企业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我们呼吁地方政府、业主们,放弃变味的EMCAI,不要把还未成长起来的中国LED企业扼杀在创业之初,为中国的LED照明企业尽快成长为能够同国际大公司竞争的企业而手下留情。国内的各大行业中,国产品牌占据优势的不多,在LED照明行业,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绝对和相对的大品牌,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树立LED照明品牌,这是中国LED照明企业树立品牌的最佳时机,珍惜啊,别再错过了。
拜托了,不要让EMC随意地发酵了。

此文,转载于 休六大师
观念不错,分享给大家看看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