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上学,是大学的退步么
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姚明是诚实而可爱的。日前,他在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发表演讲时,直言自己第一堂数学课完全没有听懂。姚明没有“装丫挺”,这句话可能不太文雅,但却也是实情。由此可见,姚明不应该被归为“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之外的那一档青年之列。
姚明成为小儿郎,背起书包进学堂。这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30多岁的姚明,走进上海交大,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志在攻读经济类本科学位。
姚明是不缺学位的。2001年,为了参加北京大学生运动会,姚明已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他后来还调侃过这个学位,“别人寒窗苦读四年才拿到毕业证,我两天就搞定了,报到一天,领毕业证一天,可不就两天嘛。”
后来,姚明在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也拿过文凭,还是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名誉博士。
姚明也承认重返校园并非为了学位而来,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知识,感受校园生活。他走进大课堂,与普通学子们一起听课。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因为姚明的大多数同行们都是在名校里挂而名,混一纸文凭就溜之大吉。
承认数学课完全听不懂也并不可耻,毕竟运动员离开校园这么多年了,没有任何根基也在情理之中。网友们据此颇质疑姚明能否顺利毕业。这其实是后话了,何况姚明也并非为了学位而来,无法毕业又如何呢?
铺垫了这么多,该切入正题了。像姚明这样的运动员何以成为上海交大的一名学生的?其实呢,这事并不新鲜。姚明自然不会像普通学子一样通过万人挤独木桥的高考进入上海交大。
他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特招生,应该归为特殊生。凭借名望以及在竞技场上取得的成绩,直接被高校吸纳进来。在此之前,丁俊晖、刘国梁等上海交大学生也皆是此例。在这方面,也不比过于苛责上海交大,即便是清华、人大也未能脱俗。
关于运动员是否具有入学资格,也就不必深究了。这是浅显而易于回答的。它已经成为了默认的潜规则,也在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之下,姑且称之为存在既合理吧。
但换个角度而言,这些体育名人侵占了学校的公共教育资源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往往会接受学校安排的单独授课,对于教育资源是一种侵占。即便如姚明能够走进大课堂,也有大部分课时是接受单独授课的。另外,他们的出现,往往会在学校中引起骚动,安保、后勤等方面要加强。学校正常秩序被搅乱难以避免,学校需在此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大学之所以向这些运动员敞开怀抱,甚至有些求贤若渴的姿态,绝非为了教书育人。每个学校都有因交不起学费辍学的贫困生,大学如果真是为了教书育人的话,理应在这些贫困生上多下功夫。说到底,大学向体育名人搔首弄姿,更多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寄望于这些体育名人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声望以及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
这凸显出大学的浮躁之气。作为一所高等学府,不应成为名利场。换句不文雅的话讲,就是没必要装丫挺。
运动员是否就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呢?显然不是。他们在加分等特惠制度之下,走正规的考试选拔进入高校,才可能避免闲话,也不会落下侵吞教育资源的口实。击剑的雷声就是此例,他通过考试进入北大,按照规定上课。虽然在课时安排上稍有便利,但这种模式已属难能可贵。大学,还是应该对得起其真正的内涵。

回复数 6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