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标准互认互通 开创两岸LED产业合作新模式
这段时间,台资企业立晶光电总工程师助理杨春祥特别兴奋。“两岸有了共同标准,公司可以用同一个研发团队,使用同一套设计标志,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杨助理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台资光电企业正准备在福建增资扩产,赢得有利的发展时机。
杨助理说的“共同标准”,就是指闽台之前签订协议,互认LED标准。
两岸标准首次互认互通
9月23日,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和台湾LED路灯产业联盟共同发布《道路照明用功率发光二极管》和《大功率LED路灯》两个互认标准,这是两岸首次实现标准互认互通。当天签订的《闽台LED标准互认协议书》,确认了闽台LED标准互认、合作的机制,为推动海峡两岸标准互认互通,创造了“共同制定,共同发布,共同遵守”的合作新模式。
两岸标准互认,为何选择LED产业破题?
“我省LED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已成为大陆LED产业最密集、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省信息化局综合规划处沈海石介绍说,截至今年9月,福建省LED企业已接近300家,拥有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LED外延、芯片生产、LED封装等,年产值近200亿元。预计到2015年,LED产业产值将达到600亿元。
目前,我省已成为台资LED企业投资大陆的聚集区之一。晶元、鼎元、亿光、中强、嘉晶等岛内LED龙头企业,纷纷来闽投资设厂。“相对产业如此迅猛的发展,LED相关标准有些滞后。”省质监局总工程师刘绍文分析,在guo jia标准、行业标准更新尚需时日的背景下,我省先行出台LED产品地方标准,发布闽台互认标准,显得特别有意义。
据了解,在省质监局发布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同时,台湾LED路灯产业联盟发布台湾团体标准,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与台湾LED路灯产业联盟共同发布“闽台互认标准”版本。
“尽管一个标准三种形式,提法不同,使用区域不同,但闽台标准的内容和关键技术指标一致,首次实现了大陆与台湾标准文本的"无缝链接"。”刘绍文接受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指出,省信息化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手推动,依托行业协会,把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与推动台湾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了“闽台互认标准”,为海峡两岸的标准互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