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为比亚迪找出一家合乎其命运曲线的参照公司,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上上之选。这家诞生于2007年的全球最大磷酸铁锂原料工厂一度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最为倚重的合作伙伴,其月采购量一度超过200吨。
斯特兰CEO段镇忠甚至比王传福更早意识到这种黑色粉末—动力电池最佳新型正极材料所带来的滚滚财源。段与王传福一样采取了封闭式系统—为了防止泄密,他如孩子捉迷藏一般依照关键工序将工厂拆分为三部分,三个精心布局的秘密工厂分别安置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如同等边三角形。
段拒绝了所有人的参观,甚至包括它的最大客户比亚迪,顶峰时期,比亚迪为斯特兰贡献了超过80%的营业额。
段王二人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失落感—他们共同寄望的电动汽车行业燎原之火趋于暗淡。2009年,段将工厂设计产能设定为每年2000吨,次年将其扩张至4000吨,他甚至做好了将于当年上市的打算。但时至今日,这一切均未实现。年实产仅一千吨,实销则为一半。“这个行业跟发展预期差距太大了,没有过山车式的增长,比较现实的是保持20%的年增长率。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起来。”段不无遗憾地说。“从目前来看,现有材料体系不可能支持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很高的纯电动车,其商业化目前只是幻想。”
推导出这个幻灭性结论并不难。段镇忠说,以材料克比容量这一关键性指标为例,磷酸铁锂电池最佳值为170毫安时/克,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上限为150毫安时,这一数字大规模工业生产尚难以企及。据斯特兰的统计,比亚迪采购量在两年内骤降,今年2月,月采购量已从峰值的200吨降至4.5吨。
对于常识性推断和数据,有着浓重工程师风格的王传福似乎看不到。自1995年以来,王传福率领比亚迪横跨电池、传统汽车到
新能源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始终保持对技术细节的痴迷。在王的办公室里,书架高度几近天花板,多为技术类书籍,不少已被翻烂—奇怪之处正在这里,从2009年开始,这位工程师宽广的视野里,布满盲点。
新能源领域高昂的投入损耗了比亚迪的财务健康系数。数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已高达数十亿人民币。今年8月,回归A股两个月后,比亚迪2011年上半年财报爆出,净利润率从2009年的10%降至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1.22%,2011年比亚迪到期债务到达113.63亿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