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被污染”事件追踪:光伏产业以邻为壑令人忧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其生产规模一度呈井喷式增长。但每生产1个单位的多晶硅产品就会产生10多个单位的强腐蚀性有毒有害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废液。
这一废液本该由生产企业专门处理。然而,一些生产和运输企业为赚取不法利润,跨地区运输和排放未经处理的四氯化硅废液,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追踪调查。
突如其来的“被污染”事件
今年4月,大约600吨四氯化硅废液通过湖北钟祥城市排水管网大量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导致厂内生物菌种全部死亡、设备严重受损,处理厂因此瘫痪两个多月。
钟祥市**局侦查发现,这些废液来自湖北随州晶星科技股份公司和江西九江诺贝尔高新材料公司。事故发生时,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发现处理厂进水口水质pH值为2.3,属于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钟祥污水处理厂停运后,市区生产生活污水倒灌至护城河,导致河水变黑,臭不可闻。这些四氯化硅废液最终进入湖北最大国有渔场之一的南湖渔场,一个月就有大约400吨鱼和5亿颗人工孵化鱼卵死亡。钟祥市副市长李永志对这起突如其来的“被污染”事件感到震惊:“这无异于有人往百姓碗里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