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2011年6月7日,有消息称
欧司朗在德国和美国控告韩国两大公司LG和三星,称这两家公司侵犯其
LED技术专利权。要求法院颁令,禁止进口和销售被指侵权的LED产品,并要求两家公司赔偿其损失。6月10日三星LED向韩国首尔中央地区法院反诉欧司朗侵犯其
LED专利技术。业内认为,三星此举是为了回应欧司朗公司对三星侵犯其LED技术专利的诉讼。
事件二:2011年4月5日,
Cree与欧司朗宣布,两家已签署全面性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此项协议涵盖双方在
蓝光LED芯片的技术、
白光LED、荧光粉、封装、
LED灯泡灯具以及
LED照明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专利。不久前Cree还与
飞利浦、
日亚化(N
ichia)、
丰田合成(Toyoda Gosei) 达成LED技术专利协议。有分析称,目前全球五大LED巨头已基本形成新的新专利交叉网。
事件三:2011年3月31日、4月8日国内著名照明企业惠州雷士与上海亚明先后与美国LED外延芯片大厂Cree签署战略协议。对此行动业界普遍的解读是两厂为化解海外产品销售中的专利风险。
事件四:2011年3月,国内主要照明企业浙江阳光照明(600261)在发布其2010年度财报的同时,还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将以每股5万日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一家日本LED公司LIREN的股权,总投资额为16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3.76 万元),投资完成后阳光持有该公司30.188%股权,阳光收购这家企业看中的就是其研发能力及所持有的知识产权。由于此事的披露恰逢阳光照明高调宣布投入10亿元进军LED照明事业之际,突显了
LED光源制造专利技术的重要性。
从以上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虽然自“337”调查以来,中国LED领域的专利纠纷并不多,但中国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并非减少,而是处于酝酿之中。部分企业对于此种形势已开始警觉,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如何制订适当的专利战略将事关中国LED产业的健康发展。
处于劣势的专利之争 美国学者理纳德&
middot;玻克维兹认为:“专利战略是一个保证你可以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工具。”此言不虚,在LED产业中,专利权正是国际企业巨头从事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企业在LED专利布局上起步较晚,专利的申请时间、专利类型、授权比例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及部分应用领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我国
半导体照明产业尽管取得了高速发展,但面临的专利纠纷也日益增多,国内半导体照明企业在这些纠纷中经常处于被动局面。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863“半导照明工程”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罗毅介绍,从目前世界范围内GaN基LED产业的发展来看,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技术水平,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研发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比较著名的公司包括日本的Nichia、Toyoda Gosei,美国的Cree、Lumileds,德国的Osram等。这些公司拥有80%~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集中于材料生长、器件制作等方面,引领着LED技术发展的潮流,并占有多数市场份额。Nichia和Cree等国际巨头即使在中国大陆材料外延和芯片制作领域的专利申请上,依然拥有较多数量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