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光伏设备的尴尬处境
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进程并不顺利。  “目前,公司已接到了1.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南京华伯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伯)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伯平表示。
  对于华伯、正泰集团、浙江精功科技(002006)股份有限公司等试水光伏装备制造国产化的企业而言,从跨国巨头那里抢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让光伏装备制造业内人士感到尴尬的是,虽然国产设备生产出来了,但很多客户却不敢使用。其根源在于,用中国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赢得外国客户的认可。
  难以摆脱设备工艺
  长期脱节顽症
  “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4000多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才80多万千瓦。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远远高于光伏设备,因为风机制造业的市场几乎全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拉动,装备制造业没法发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别人才敢用我们的设备。”孟宪淦表示。
  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光伏装备业的中流砥柱,但同时也遇到一些发展瓶颈: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是以大量的资金为支撑,大型设备的研发资金投入比较高,通常来讲,研发一台设备,投入基本上是这台设备的3倍。不但需要资金雄厚,而且资金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一位组件企业负责人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从发展历史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设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买到设备后搞制造,并且产品95%以上出口。”
  起步晚,起点低,导致国产光伏装备制造业“先天不足”,一直面临市场、材料和核心设备“三头在外”的困局。

回复数 6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