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LED照明现状与前景分析——尴尬与希望
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等guo jia工程中LED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LED从一般的过程变成了guo jia重点工程,再加上LED本身存在的优势,LED照明行业在随后的两年里变得火爆异常。但是,当很多人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确实存在差距,轰轰烈烈的“十城万盏”工程背后的尴尬恐怕只有当时人才理解,当初标榜的优势之一——LED灯具寿命50000其实和实际的情况相去甚远。
可以说,总体上,目前中国的LED行业可以用尴尬来形容。主要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很多公司在介绍自己的产品的时候会很自豪地说:“我们采用的是美国CREE的LED。”实际上,国内的LED企业主要集中在LED行业的中下游,包括LED的封装及应用。真正静下心来研究LED衬底材料、研究芯片技术的单位很少,而且目前国内的研究机构所取得的效果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比如我的学院在LED芯片的研究在国内算得上是高水平了,但做出来的LED光通量和CREE、Edison等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核心技术的稀缺必然造成成本的居高不下,一颗1W的CREE要十几块,由此可以想象如果采用国际顶尖的光源,整灯的成本有多高。再加上随着LED行业的火热,LED灯具的配件也水涨船高。这就造成了限制LED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成本太高。
另外,就目前而言,LED灯具的稳定性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很多人都认为,LED的寿命取决于LED驱动电源的寿命,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驱动电源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散热。目前国内的LED产品工程师对LED的散热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更没有严谨的散热分析,只是在灯具老化的过程中测测温度,对材料的导热特性也没有太多的了解,要用多少的散热面积、要用多大的散热器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因此做出来的产品在用了几个月之后光源就已经烧黑了。这就造成限制LED推广的另一个因素——稳定性不好。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技术问题。
诸多的原因使得LED照明行业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LED照明行业成了鸡肋。但是,从长远上看,LED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LED的潜力依然是传统的灯具无法代替的。个人依然很看好LED行业的未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LED的光通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很多LED灯具的光效相对于节能灯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比如球泡灯的光效在50Lm/W,而好的节能灯可以接近60Lm/W。所以目前的LED在光效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理论上,LED的光通量可以达到370Lm/W,有人预测,三年之内,LED的光效可以突破300Lm/W,如此高的光效是传统的照明灯具很难达到的,而且传统的灯具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光效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光效的提高意味着每W的能量中转化为光子的能量越多,换句话说,转化为热的能量就越少,因此,LED的散热问题将不会像目前那么严峻。
第二、成本空间。目前LED的成本很高,但是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激烈,成本的下降时必然的,而且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第三、技术的成熟。目前LED有很多不稳定性,这在另一个方面说明了LED照明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有眼光的老板和工程师会在这些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由此可见,LED行业的前景还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