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途是另一推动力 OLED面板大型化的另一推动力是OLED照明市场的形成。拥有“面发光”、“透明”、“轻&薄”等特性的OLED照明,其用途可以有别于荧光灯、白炽灯泡等现有光源,以及因节能发展而来的白色
LED,因此,新厂商纷纷涉足。
OLED照明的量产化动向之活跃甚至超过了小型OLED面板。在日本国内,除Lumiotec预定于2010年1月启动量产外,柯尼卡美能达控股也于2009年11月宣布将斥资35亿日元建设试制生产线。在海外,荷兰
飞利浦电子(Royal Philips Electron
ics NV)、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onic)等公司也计划量产。根据DisplaySearch的预测,OLED照明市场将于2010年萌芽,在2016年扩大到约28.38亿美元。
小型OLED面板的量产扩大和OLED照明的普及有望推动大型有机EL面板的实用化。这源于二者可以共享大部分材料和
元件,以及量产成品率提升技术的积累。
能否乘环保热之东风? 进入2009年,“节能”、“环保”逐渐成为
平板电视竞争的重要要素,也推动着大型OLED面板的实用化(图3)。例如,索尼于2009年1月发布了功耗比原来减少40%的
液晶电视“BRAVIA VE5”系列。夏普于2009年9月投产了配备白色LED背照灯,以画质、节能为卖点的“LED AQUOS LX”系列。考虑到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这种趋势今后很可能继续。

图3:以“环保”热为背景展开攻势
OLED电视仅靠“漂亮”、“超薄”上难以对液晶电视形成优势。自发光的OLED面板更易于宣传“环保”。而采用背照灯光源的
液晶面板可以说存在节能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