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评论:华为与摩托罗拉的终极之战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同样,没有人能容忍自己两次犯同样的错误。8年前的
华为曾经为他的年轻付出过代价,但今天的华为已经成熟。
一向低调的华为没想到8年前类似的经历会再一次降临自己的头上,更没想到的是,8年前的宣战来自对手,而8年后的挑衅却来自曾经的战友。
正是这一点,让华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但是,与8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已经成长为一头雄狮的华为没有选择躲避,也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反戈一击。不为别的,华为丢不起这个人!自古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在捍卫商誉面前,华为别无选择。
8年前的那场战争相信在所有华为人心中依然历历在目。虽然那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但只有华为人自己知道,因为曾经的年轻和经验不足,华为为此失去过什么。
8年前,
思科起诉华为侵权案,2003年全球电信业轰动一时的案件,最终以华为与思科达成庭外和解而告终。当时的情形是,在独立专家发表对华为的产品的审核报告后,思科同意撤销它对华为的起诉,且没有要求华为对其产品进行任何更改。换句话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
但是,后来华为才知道,自己其实是输了。没错,从法律意义上讲,华为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但是,法庭不会给你在法律判决之外任何的保证和澄清。原告和被告,起诉和被起诉,最终虽然和解了,但正如一个清白的人被人有意无意指责为贼,你能跟全世界所有的人一个个去说,你不是贼吗?
后面的事实证明,华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饱受欧美guo jia对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各种质疑和顾虑而难以自辩,那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华为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80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思科的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设想如果没有2003年的这一幕,华为又会多拿下多少订单,多出多少机会,谁是当今世界第一还真不好说。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思科当年在华为身上玩了这个一出,华为就算是交了学费了,尽管这个学费实在是有些太贵。但是今天,摩托罗拉又要故伎重演,对不起,华为却绝对不能再“沉默是金”了。
事实上,对于昔日战友,曾经合作了长达10年之久的摩托罗拉的这次发难,华为面临的抉择依然是艰难的。尤其是在
诺基亚西门子并购摩托罗拉
无线案这个敏感性的当口,如果不是别人悍然杀到门口,华为其实并不想搅这趟浑水。
但是,摩托罗拉这次的不理智的确触到了华为的痛处。对华为来说,如果再次让历史重演,继续选择沉默,那无疑会坐实西方对华为的偏见和指摘,华为要想在品牌商誉上打造一个真正世界级的企业,将更加难上加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华为是被迫应战,也是不得不战,必须一战。
华为是不得不战,那么,摩托罗拉却为什么要主动跟自己的昔日战友挑起这场“无缘无故”的战争呢?
这得从源头说起。众所周知,摩托罗拉这位昔日世界电信业的龙头老大近年来早已风光不再,各条业务线都在全线溃败:手机终端领域一落千丈,被诺基亚、三星、LG等纷纷超越;电信设备领域一退再退,早已被思科、华为等甩在了身后。大船难掉头,摩托罗拉全球此前的拆分,也是其意图河山重整而不得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