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台湾LED企业整合模式空袭大陆
由于LED电视的迅速普及,让LED投资潮一如年初般火爆。所不同的是,新一轮的LED投资热潮的主题变为,台湾LED产业加速向大陆转移。 10月8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长城开发(000021.SZ)公告称,长城开发将与台湾Epistar、亿冠晶、Country Lighting共同投资1.6亿美元在大陆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经营LED背光源、LED照明共2两大应用产品。其中,长城开发持有合资公司44%股份,Epistar持股40%,亿冠晶持股9%,Country Lighting持股7%。 而在此一周前,台湾LED芯片厂家新世纪光电也表示,将以现金增资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方式,募集10.64亿元新台币,并对昆山工厂增加750万美元投资,以打造中国最大LED照明生产基地。 “台湾LED产业迅速转移大陆,加上大陆地方政府兴建LED产业园的热情,是今年LED热潮的主要原因。”张小飞指出,台湾LED企业以整合模式进入大陆市场,将给大陆本土LED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因为大陆本土LED企业普遍存在产能和规模太小的问题。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数据显示,去年台湾LED产值为21.68亿美元,占全球的25%,截止到2009年底,台湾LED产业向大陆的转移度已经达到50%,预计今年台湾LED产值将达到27亿美元,而到今年年底,台湾LED产业向大陆转移度将达到60%-70%。 空袭大陆 长城开发的公告显示,亿冠晶公司是台湾LED封装巨头亿光电子的全资子公司,而Epistar也是全球最大的LED上游制造厂台湾晶元光电的全资子公司。而合资公司的LED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高亮度GaN蓝光外延片72万片,、背光芯片46亿颗,、照明芯片3.9亿颗的生产规模。 台湾晶元光电也将此次合作作为其大陆市场的重要一步。晶元光电董事会表示,公司将在合资公司投入7000万美元的现金,而合资公司将设在厦门。 晶元光电官方表示,厦门工厂将成为公司在大陆LED背光源和LED照明市场有重要的生产基地,所生产的产品也将重点供应CEC集团旗下合子公司。据悉,CEC集团旗下冠捷科技的液晶电视生产量在2009年已增至950万台,2010年冠捷科技液晶电视发货量将冲击1400万~1500万台的目标,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最大液晶电视代工厂家。 此外,CEC旗下中电熊猫与夏普合作的6.5代面板生产线也将在年底投产,届时自然对LED背光源模组产生巨大的需求。 或许是为了LED应用产品在全球市场顺利销售,晶元光电在9月21日不仅与日本丰田合成进行LED专利的交叉授权,还与丰田合成共同成立了丰晶光电合资公司。 其实,除了厦门合资公司外,晶元光电目前在大陆的布局还有设在常州的晶品光电和设在厦门的晶宇光电(晶元光电100%持股),以及设在广州的晶科电子(晶元光电持股为16.7%),基本在大陆市场构筑了相当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台湾LED厂家在大陆的动作,将对大陆本土LED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张小飞表示,大陆本土的LED芯片和LED封装企业普遍产能规模偏小,都处于启步阶段,根本无法与台湾巨头抗衡,很可能有些国内LED厂家都会出现找不到市场的感觉。 其实不仅仅是晶元光电看好大陆LED应用市场。9月下旬,新世纪光电在昆山工厂正式动工。几天后,新世纪光电再次表示,将以现金增资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方式,募集10.64亿元新台币,并对昆山工厂增加750万美元投资。 新世纪光电董事长钟宽仁表示,昆山工厂首期生产规模已经规划了约50台MOCVD设备(LED芯片生产设备),将在2011年第三季度投产,将成为大陆最大的LED芯片及照明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而在此前的8月中旬,LED产业龙头台湾亿光(2393.TW)中国董事会决定投资人民币100万元,在深圳设立深圳市亿光源光电。 高工LED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8月,台湾企业投资大陆LED产业的金额已达11.7亿美元,比起去年的2.4亿美元的投资总额,增长了近5倍。在这11.7亿美元中,近11亿美元投入到LED外延片制造,台湾LED外延片芯片的10大厂家中的7家,晶电、光磊、鼎元、粲圆、华上、新世纪光电和隆达都在大陆合资或独资建厂。 市场威胁 “台湾LED企业在大陆密集性布局,其实就是冲着大陆市场而来。”瑞丰光电总经理龚伟斌对本刊表示,目前LED电视背光源是LED最大市场,由于大陆本土的LED企业产能规模受限,导致国内彩电厂家更愿意与台湾LED企业合作。 来自家电调研公司中怡康和奥维咨询的数据均显示,在刚刚过去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LED电视在中心城市的销售比重已上升至50%。而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更是预言,若农村市场LED电视销售比重上升至50%,CCFL产业链将迅速崩盘。届时,CCFL液晶电视将全面退市,被LED电视取代,这一时间点将在明年出现。 “按照目前国内LED产业的投资速度来看,LED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杨东文说。 所有的一切都似乎表明,在台湾LED企业在大陆投资的产能开出后,大陆本土的LED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不容乐观。 “大陆本土LED企业应该加紧与彩电厂家结盟,否则将完全丧失在LED电视背光源市场的竞争力。”龚伟斌指出,国内彩电厂家在LED技术上普遍存在技术储备不足。从未来的LED电视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彩电厂家必然要将LED背光源和LED背光模组等环比,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以进一步降低LED电视成本,“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彩电厂家是有与LED企业结盟的需求”。 龚伟斌还表示,目前台湾LED企业的市场重点主要锁定在LED背光源市场,并占有绝对的市场先机。但在LED照明市场上,由于缺乏技术规范,导致台湾LED企业和大陆LED企业的技术水平基本在同一水准。 “如大陆LED企业能与大陆照明企业结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则完全可以LED照明市场上先发制人。”龚伟斌说。 相比之下,大陆本土LED龙头企业三安光电(600703.SH)则相对乐观。 “LED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资金涌入。”三安光电副总经理林海表示,三安光电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于台湾就一直在与台湾LED企业竞争,“前几天冠捷还来找我们合作,台湾LED企业是无法垄断LED背光源市场的。” 不过,林海也表示,大陆本土LED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捆绑和结盟一些下游应用企业,的确是一种以弱博搏强的市场策略,。“随着大陆本土LED企业的产能开出,其竞争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国内LED企业要想在LED上游突破,可能很难。”华睿投资的康伟表示,国内LED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突破应该是应用下手,因为国内LED应用市场实在太大了。 “其实国内LED企业的发展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所控制。”全球LED芯片巨头Philips lumileds一位工程师对本刊表示,传统照明产品因为传统光源的限制,其产品设计创新突破的空间已经很小,但基于LED新光源的特性,未来应用产品设计创新突破却很大。 因为,传统照明的灯具设计受限于光源,而LED照明并没有这种限制,可以依据LED发光特性,而任意发挥。“上海世博创新的LED照明就是最好的明证照明就是最好的证明。”上述工程师说。 “其实LED照明和传统照明完全可以不是替换关系。”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国内LED企业可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出创造性LED应用产品,完全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