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变革应有战略眼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能源变革令人关注。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指出:“我
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的同时,能源供给紧跟需求泛起高速增长。”
实际上,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了能源工业的发展战略:加强现代能源工业,“推动能
源出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不乱、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工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
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正如权势巨子人士所言,中国未来的产业革命是在新能源领导下的能源革命,而新能源工业正孕育着
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纵观全球,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绿色新兴工业经济,不
仅仅成为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瞄准未来的经济主引擎,也是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在这
一新变革中,我们应主动顺势而为,避免陷入他人所构筑的“绿色壁垒”。
同时,就中国自身而言,因为正处于产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结构性题目较为凸起,工业
深度调整与转型势在必行,否则在全球的工业竞争体系中就将始终处于“世界工厂”的尴尬位置。这就需
要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战略工业进行深入布局、拓宽发展与立异突破,从而进一步激发中国的创造力
,并终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所以,因由外部的全球形势、内部的结构调整等因素,中国必
需加快破解能源命题的进度。
中国“快跑”能源变革,虽面对着不小挑战,但有基础,有经验,也有很好的发展理念。“十一五”期
间,我国在能源立异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今后的战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不久前,在中
美两国首脑会晤中,作为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的一项重要日程,双方共签署13项协议。
其中,新奥团体与美国能源巨头杜克的签约、华能团体与美国电力公司的协议签署,涉及的都是“能源技
术输出”,这已被视为“是一次新中国气力的展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在这一文化传统中,一个全新的能源观和能源体系的应运而
生势在必行——包括全新的能源结构、能源出产方式和能源应用方式等方面,这应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变革
的能源新常态。而从中国能源企业的实践来看,这种能源新常态应有三大特点,即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
为主,化石能源为辅,二者融合轮回发展;能源出产从以开采资源为主,转变为依赖技术立异的“制造”能
源为主;能源应用从以孤立、封锁、线性的简朴利用,转变为基于系统能效最优的多品类能源协同、互补
、轮回的智能应用。
形势逼人不等人,我们在能源命题的破解上,要有充分的思惟预备,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如斯方能取
得竞争的主动权和有利局面。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