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 家重点实验室曾和平教授课题组在超快激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实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呼吸子”的超快激光脉冲。研究成果“Breathing dissipative solitons in mode-locked fiber lasers”于2019年11月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该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英国阿斯顿大学为合作单位。曾和平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彭俊松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科学》子刊刊登曾和平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
会“呼吸”的非线性波却探测、产生两难
光孤子一直是非线性光学研究前沿,它是光束在传播过程中由非线性效应平衡衍射/色散效应的结果,通俗来说,孤子是一种在传输时不会发散的波包。而与之不同的是,呼吸子在传输过程中其大小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地发散再汇聚),好像人在不断地呼气(发散)、吸气(汇聚)的过程。由于呼吸子这种非线性波和许多非线性现象有着内在关联,有助于理解例如怪波(rogue wave),湍流,飓风,海啸等极端现象,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
此前,呼吸子的产生局限于能量保守系统,例如水波、单通光纤系统。然而大量现实世界的物理系统都是耗散系统,那呼吸子是否也可以在耗散系统里产生?该课题组注意到飞秒激光器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最近的理论模拟表明飞秒激光器可能可以产生呼吸子。然而实验上产生呼吸子的难点在于理论模型过于简化,很难与复杂的飞秒激光系统相联系。此外,呼吸子在纳秒量级快速变化,传统探测技术响应时间在毫秒量级,根本无法探测到呼吸子。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 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