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LED照明行业深度分析报告!附全文下载
人类照明正式进入LED时代1.1.1白炽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力照明时代1.1.2 气体放电光源,丰富了照明灯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20世纪 30年代,制造出荧光粉发生型霓虹灯,使霓虹灯的色彩大为丰富;1923年,康普顿和范沃希斯点燃了第一只低压钠灯,光效达 200多 lm/W;1966年,高压钠灯出现在市场上。气体放电光源改变了原来白炽灯的单一的照明效果,丰富了色彩和应用 场景,但仍然存在热量高、寿命短和可靠性低等缺陷;

在 20世纪后期开始发展的发光二极管给未来照明带来曙光。1996年,日本日亚化学公司在 GaN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蓝光LED激发钇铝石榴石荧光粉而产生黄色荧光,所产生的黄色荧光进而与蓝光混合产生白光(蓝光 LED配合YAG荧光粉)。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荣膺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白光 LED的诞生开启了 LED迈入照明市场的序幕。

技术的发展存在客观规律。前苏联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理论的创始人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khSaulovich Altshuller)经过五十年的研究发现,技术的进化存在规律。随着一项新兴技术的发明,其性能以及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跟随技术的发展而提升,其发明专利的数量和级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则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下降。
1.2.1 技术发展为行业快速成长创造条件1.2.2 性价优势为产品快速替代提供动力随着LED再照明领域的应用,LED在性能和价格两个方面都将更具优势。像摩尔定律一样 Roland Haitz从 1965年 LED商业化至今的发展历程观察得出 “Haitz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保持不变。LED的亮度每18至24个月提升一倍、价格每10年降低90%,性能则提高20倍。价格方面:LED照明性价比更好且使用的综合成本更低。以取代 40W和 60W的 LED灯泡为例,已经分别从 2014年的 9.5美元和 18.1美元下降至 2018年 6月的 3.7和 5.6美元,降幅分别为61%及 69.1%。LED灯泡价格约为白炽灯价格的 2倍,而综合使用成本却只有白炽灯的1/15。以家庭使用 10只灯、每天开灯 5小时的电费为例(普通白炽灯按15-20lm/w,普通节能灯按30-60lm/w,LED灯按120-150lm/w 计算),10 只普通白炽灯一年所需电费约1095 元,同样情况下,普通节能灯一年电费约 274 元,LED 灯电费仅约 73元。
LED产业链上中游集中度高LED 照明的产业链长,市场细分度极高。不同厂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工明确。LED产业链包括LED衬底制作、LED芯片制造环节、LED封装环节和LED应用环节。其中将衬底制作、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归为 LED产业上游,LED封装为中游,LED 应用为产业链下游。
下游应用贡献了行业大部分产值,也是上市公司最多的环节。上游的外延生长与芯片制造是最能代表企业或国家技术与产业水平的部分,也是技术含量最高和专利竞争最激烈、经营风险最大的领域,同时也是专利壁垒最强的环节,中国的衬底蓝宝石大概10-20 家,其中上市公司 4 家,芯片制造 40-50 家左右,其中 8 家上市公司。中游的器件与模块封装以及下游的显示与照明应用,属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游封装企业超过 2000家,其中10余家为上市企业,下游的应用环节有12家上市企业,而整个环节最为繁荣,大约有 5000家企业从事LED应用产品的制造。
产业链中芯片的制作是 LED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芯片制作关键流程包括金属蒸镀、光刻、热处理、切割和测试分选,最终产生合规的芯片。MOCVD是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 Deposition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的简称,用于薄膜的晶体生长,是 LED芯片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设备。
第一次是 2010-2012年补贴导致产能过剩:2010-2012年补贴导致产能过剩,MOCVD保有量大幅提升,LED芯片产值从 2010年的 40亿元增长至 2011年 60亿元,增长50%。产能过剩迫使行业整合,价格战的压力下,中小型厂商纷纷倒闭,为龙头集中度提升提空了空间。
龙头企业产能增长较快,仍有扩产计划。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LED芯片》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LED芯片产能达到 860万片/月,2017年其中排名前四的厂商分别是三安光电(产能为 280万片/每月)、华灿光电(产能 170万片/每月)、澳洋顺昌(产能100万片/每月)和乾照光电(产能55万片每月),相较2016年底前三 位分别增长92.86%、142.86%、488.24%。产能扩张缓解了 2017年前三季度光电器件 业产能不足的情况,如今中国大陆MOCVD累积装机量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
中国大陆为代表的第三阵营正在崛起。国内企业在外延芯片业务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曾处于第三阵营的他们目前产品性价比直逼第二阵营的韩系和台系厂商,国外 LED大厂因为成本控制不及中国芯片厂,纷纷将芯片交由国内芯片厂代工,市场份额受到强烈冲击。
随着产业链聚拢度的增大,LED延芯片也愈发向更高标准化、更大规模化的趋势发展,需要做到规模化满足差异化需求的快速低成本响应。处于领骑集团的巨头们又在竞相扩产,而在这种规模制胜的高度集约化形势下,国内LED芯片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2.2.1 全球封装产业向大陆持续转移进口替代趋势明显,中游封装稳健中聚集。相对上游外延芯片具有一定的需求定制化和渠道分散化的特点,大规模封装上市企业领先厂商业绩相对稳健、产能稳定,凭借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挤压了中小型低端封装企业的生存空间, 根据LEDinside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市场 LED 封装前 10 大厂商中,国有品牌聚飞光电首次进入前十,本土企业木林森首次超过日企日亚化学,市占率达 8.5%,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其他国内一线封装厂,如国星光电、鸿利智汇和聚飞光电也进入前十,且营收均保持增长态势。未来经过兼并重组和自然淘汰,行业的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第一梯队:木林森一家独大,产能与营收规模优势明显。收购 LEDVANCE使其总体营收营扩大三倍,成为世界级 LED企业,在全球封装器件厂商营收排第四;在照明用封装器件营收方面甚至已杀入前三。第三梯队则是瑞丰光电、聚飞光电等一众相对小规模封装企业为主(营收在 15~20亿)。
下游应用:两极分化,成长迅速,空间广阔3.1.1 下游应用是 LED 照明产业链上最大的一块蛋糕随着更多的应用场景正逐步被开发,以通用照明为主,智能照明、车用照明等新应用为辅构成了LED下一阶段需求增长的支撑。
通用照明占LED应用近半市场规模。近十年来LED应用市场不断扩张,其中通用照明规模占比不断提升直至整个LED应用规模的近一半左右。景观照明、信号指示灯等应用场景增速较小,占比逐渐下降。显示屏市场占比在 2014年之后逐步回暖。我们认为通用照明仍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LED应用领域的主要市场,此外显示屏、景观照明市场的增长也值得关注。
◆通用照明市场◆景观照明市场◆显示屏市场◆新兴市场◆智能照明3.2 政策陆续出台,扶持 LED 照明产业发展与传统照明灯具相比,LED光源具有光效和灯具效率更高、寿命更长、不含汞的优点,在能源稀缺,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趋势下,各国政府陆续出台政策限制白炽灯生产及销售,为 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3.2.2 政府补贴降低LED 产品价格,下游应用更受益3.3 我国 LED 照明市场赶超国际水平通用照明市场由以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为代表的传统照明和LED照明两部分组成,得益于LED照明的节能、环保及政府对传统照明的限制,LED照明正快速代替传统照明市场,全球 LED照明市场规模从 2009年的 17.5亿美元增长至 2016年的 346.3亿美元,CAGR达 45%。根据 Technavio发布的《全球通用照明市场 2015-2019》测算,2019 年 LED 技术的全球通用照明市场规模为 648 亿美元。3.3.2 我国LED 渗透率赶超国际水平LED 在照明行业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市场对于产品差异化的需求及竞争的加剧会使一批中小厂商被淘汰,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下游集体议价能力得到提升,行业毛利率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是我国LED 行业的未来4.1.1 国外企业退出中国市场,国内企业瓜分市场份额4.1.3 我国照明行业进入行业整合阶段中国照明产业规模得到最大化扩张的黄金十年。中国照明市场 199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佛山照明、阳光照明都是在这一时间前后上市。2009年,照明行业企业有一万多家(照明电器生产企业5000多家,灯具生产企业约3000家,电光源企业约1000家,其余为电器附件、灯头灯座及专用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光源、灯具及电器附件。2005年深圳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量应用LED产品,掀起了LED 产业发展的新高潮。2009 年科技部实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表明政府大力推动半导体照明应用。照明行业进入持续平稳发展阶段。我国照明电器行业一直的特点是企业数量众多,单体规模偏小,民营成分为主,导致产业集中度不高。2010年半导体照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陆续发布,行业进入有章可循时代。2011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政府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2013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编制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为产业发展做出了全面切实的部署。截止到到 2015年,全国照明行业企业超过两万家。行业正处于加速整合、洗牌阶段,产业调整转型渐成当前发展的常态。中国照明电器行业进入 LED时代后,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类型多样化及市场渠道多样化的特点更为突出,很多企业要承受大量的小批量非通用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模具压力,许多小企业被淘汰出局。2015年以来,有关LED行业发生的并购案例已有40多起,涉及金额也已超过 300多亿。2016年 LED行业并购频发,除了LED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并购之外,还不断将触角伸向了教育、传媒、互联网等其他领域。2017年,LED照明行业发生 45起重要并购整合交易,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基本与前几年持平。进军新领域、同行业并购、布局全球市场、同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整合是 LED行业并购的主要方向。

集中采购引发集约化趋势特征:◆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中国照明电器行业进入 LED时代后,客户 需求多样化,产品类型多样化及市场渠道多样化的特点更为突出,很多企业要承受大量的小批量非通用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模具压力。业绩突出的照明应用厂商主要分类包括:
外销大量代工型企业,代表为立达信、阳光、得邦、凯耀、生迪等;外销特色市场型企业,代表为红壹佰、泰格、力美、庄诚等;特种照明领域型企业,代表为海洋王、华荣、星宇、恒之源、鸿联等;
投资策略首先,LED的技术开发已经成熟,进入以附加值创造利润时期。随着技术开发、产能 提升和政策的支持,LED照明产品在质量和性价两个层面都具备压倒性优势,未来 LED照明产品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和气体通电光源。再次,LED应用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依旧,未来市场广阔。通用照明是 LED应用环节 中最稳健、最广阔的市场,我国 LED市场起步晚发展快,预计 2020年中国LED照明产品销售额占整个照明电器行业销售额比例需达 70%,LED通用照明市场规模将达4500 亿元。本文转自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所,本网对该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仅作分享所用。
  • LED照明方兴未艾.pdf

回复数 6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