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高度间距优化

本帖最后由 xyfd 于 2018-8-14 14:06 编辑


ansys cfx仿真
注意,只考虑了对流换热,未考虑辐射影响,实际将散热片氧化发黑后效果会更好
散热片宽度51mm,高度待定。翅片长30mm,厚1mm,纯铜材质,数量间距待定。
设定是背部均匀加热(输入4000w/㎡的热量,高度1cm就是2w,2cm4w)紧贴壁面放置


散热片整体温差不大,基本在两度以内

中心垂直界面速度温度分布


不同角度流线图

2cm高散热片截面速度温度分布

同上图另一截面速度温度分布

4cm高散热片速度温度分布(可见散热片上部空隙中的空气已经被加热到接近散热片了)

水平截面速度分布

黄线处速度曲线图,之后数据中会列出这条线上速度最大值
一些数据汇总:




简单给个结论,类似本次仿真中的散热片,空隙宽度给到5-6mm比较合适,不要窄于4.5mm
散热片高度过高可能导致上部散热片散热效率不高,如下图
补充一个,大部分投光灯也用纵向的散热片,并且是倾斜放置向下投射的

(随便找一示意图)
这会导致什么情况呢



可见,上部的散热片彻底处于热气流的笼罩之中了,完全接触不到补充进来的冷空气,温度比竖直放置的又高出了三度。而我这个模型还仅仅只有4cm的高度,对于实际十几二十厘米高的投光灯散热片,这个情况会更加严重
  • QQ图片20180814134426.png
  • QQ图片20180814134407.png
  • QQ图片20180814134343.png
  • 对流.gif
  • QQ图片20180813143131.png
  • QQ图片20180813143814.png
  • QQ图片20180813144435.png
  • QQ图片20180813144459.png
  • QQ图片20180813172907.png
  • QQ图片20180813174126.png
  • QQ图片20180813174207.png
  • QQ图片20180813174228.png
  • QQ图片20180813174924.png
  • QQ图片20180813173632.png
  • QQ图片20180813175500.png
  • QQ图片20180813180437.png
  • QQ图片20180814140128.png
  • QQ图片20180813172734.png
  • QQ图片20180813172936.png
  • QQ图片20180813172705.png
  • QQ图片20180813173228.png
  • QQ图片20180813174348.png
  • QQ图片20180813173156.png

回复数 3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