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灯被发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造光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
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平均每份家庭能源账单中,大约有10%的费用来自。而这也意味着:背后有大量的电力公司正在付出生态的代价,它们燃烧天然气等大量能源来保持你的光亮。
所以“人走灯灭”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需要人们进一步行动起来。那么,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到这个问题呢?
Moak Studio(工作室)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设想:“如果你每次都要花点钱才能点亮灯光,事情会变得怎样呢? ”根据这个概念,他们设计出了Dina台灯——它需要付钱才能工作。
Dina在灯罩顶部开了一个类似存钱罐的孔,你可以往里面放入中等尺寸的硬币,比如(美国或加拿大使用的)5分镍币或者25分硬币。因为这些硬币是导电的,它们会落入正确的位置,以完成灯的内部电路循环。
作为光线的交换,用户得先把硬币投入产品顶部。当然,你也不用担心因此而花销太大。一旦你想关灯,只要拉一下旁边的旋钮,就可以拿回自己的硬币。
这个过程旨在帮助他们更多地意识到光的价值和它需要的能量。这款外观时尚的灯以相当巧妙的方式,促使用户思考他们对光线的需求。
Dina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作品,而Moak Studio的另外两个项目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是名为Hilo的蓝牙扬声器:用户通过推拉球形把手来改变音量大小(向上拉是提高音量),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旋钮。这种交互方式改变了音乐分贝大小的显示效果。
另一个是名为Volé的台灯:它的顶部有一个风向标。用户通过用嘴吹或用手拨动叶片,把自身的力量转变成光线。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里面是否安装有小型发电机,又或者风向标其实更像是将身体能量转化为光的隐喻。
无论如何,这三个项目都是极具创新精神的。它们采用了不同寻常的交互方式来提醒我们,产品没有理由一直遵循相同的旧方式来工作。
图片来源:yankodesign,fastco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