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面板产业黄金十年-设备企业的成长路
抢占先机:日本面板企业高速起航。TFT-LCD显示技术最早的商业化应用是在日本实现的。1972年日本精工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采用TN-LCD产品——电子表Gruen Teletime;1973年日本夏普推出了第一款采用LCD显示屏的计算器EL-805,但夏普并未将LCD技术局限于计算器使用。当时的台式电脑显示器及彩色电视的显像方式仍以阴极射线管(CRT)显示主导,CRT显示器存在体积庞大、闪屏及图像畸变等问题,而LCD显示屏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而在1988年,夏普将单色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TN-LCD)升级为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并推出了全球首款14寸彩色液晶显示器,标志着TFT-LCD技术在电视机及台式电脑显示器领域应用的正式开启。
师夷长技:韩国面板企业弯道超车。1990年代初,韩国企业开始试验性的从事TFT-LCD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为发展相关技术,三星电子与LG电子私下支付大笔资金,向日本工程师学艺以换来韩国成功跨入LCD显示产业的机会。韩国企业对于任何产业往往都是采取规模化生产以实现规模效应的竞争策略,在液晶显示产业上亦是如此。1995-1997年,三星电子及LG电子相继投资建立了2代线及3代线各一条。至此,韩国液晶面板厂商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从而以超低价格进军国际市场,直接挑战全球LCD产业霸主的日本。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日本及韩国经济均遭受冲击,日本企业放缓了新建生产线的步伐,而韩国企业则逆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1997-2000年期间,三星及LG共新建成投产3条产线。韩国企业在LCD领域的持续投入,使其顺利实现对日本的弯道超车。根据Display World 的数据显示,1999年三星和LG在液晶面板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8.8%和16.2%,超越原先霸主夏普,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顺势突破:台湾面板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起,面对韩国企业的凶猛攻势,日本企业高调将LCD技术转让给台湾企业作为反击。如此,一方面日企可收取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日本本土产线产能不足的问题。台湾液晶面板厂商则顺势抓住机遇,借助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快速发展岛内的液晶面板产业,行业随即迎来了1999-2010年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
逆境起步:大陆面板企业后起之秀。中国是彩电、PC、手机等终端产品的生产大国,因而大陆也是全球液晶显示产业最具潜力的市场,但大陆一直没有自主生产的液晶面板。1998年,吉林电子集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等几家机构联合从日本DTI(IBM与东芝的合资企业)公司引进了一条1代TFT-LCD产线,并于1999年在长春试产。但由于产业技术基础薄弱,项目建成后良品率难以提高,因而该项目未真正实现量产便不了了之。2002年,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电气合资100亿元建立公司上广电NEC,并投建中国大陆第一条5代TFT-LCD产线,并于2004年实现投产。此后在2003-2008年间,国内企业通过合资或技术合作等方式,共投建4代线4条。
专注后段制程设备及检测设备的台湾面板设备厂商。台湾面板设备厂商主要专注LCD面板后段制程设备及检测设备。LCD液晶面板制造主要分为三段,前段Array阵列制程、中端Cell成盒制程以及后段Module模组制程。其中前两段工艺制程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日本、韩国、美国仍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设备厂商目前在后段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并有向中前端拓展的趋势。此外,检测设备贯穿整个面板生产线,台湾设备厂商在三段制程中均已实现布局。

回复下载报告文件


  • 台湾面板产业黄金十年-设备企业的成长路径.pdf

回复数 3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