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一片海入境丨原製原味餐厅设计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照映在浩淼的海面;

  当晨曦中第一声汽笛,唤醒梦中的群岛;

  当清晨的第一丝炊烟,升起在渔家村庄;

  当朝霞中第一叶风帆,迎着风浪走向远方,这就是舟山群岛……

  如此美丽的舟山给了设计师不一样的灵感和设计理念。

  

  设计师们亲赴海边,边走边看,近距离观察渔民的生活,深层地去剖析大海文化,期间感受到了特别的、有意思的海洋文化元素。将这些原汁原味的海洋元素,运用到餐厅的设计中,正因为如此,这样的设计包含了更多的人情味和历史感,也让
“原製原味”餐厅具备了自身的特色和文化,使人对它口目皆难忘。

  

  舟山休渔季,休的不仅仅是渔民,还有他们用过的捕捞工具。设计师们发现,有些工具面临的是被丢弃的结局。这些渔具,在年复一年的打鱼季中,使用的已经严重破损,包括了船板,渔网、渔笼等。这些被废弃的元素,却恰好给了设计师们非常多的设计灵感,又能将环保的理念加入,何乐不为呢?

  餐厅的吊顶,源于捕蟹笼基础轮廓的形态,演化而成的造型,网面用一根根钢丝斜织焊接的,绿蓝白三色相间喷漆。也考虑了消费者,朝屋顶看的时候,在没有遮盖的在白炽灯灯光下,相对刺眼,故在此采用水银灯泡,避免了这个问题。将其与捕蟹笼结合,既考虑到房屋内的炫光需求,也考虑到人们的视觉观感,贴心非常。

  

  餐厅此处,原是有个窗户。在考虑自然光照进时,屋内光线会些许昏暗,而昏暗的环境中,如果有一束强光照射,会让整体感观十分不河蟹。于是考虑用彩色玻璃砖,将其屏障,自然光会通过屏障的玻璃砖的滤光作用,形成了一道道彩色斑斓的光影,十分柔和而且美丽。

  为了精益求精,设计师们增添了一堵水泥墙,而舷窗就在开于其上。在长条形的桌子之间,将它们分割成一个有趣的用餐空间,形成别样的用餐体验,让不熟悉的顾客能够保留一定的私密性和距离感。而舷窗的设计上,设计师们又加上了灯光,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这个灯光的光源是餐桌顶上的射灯,还将射灯的光线稍微调弱,使得用餐时会更加舒适、温馨!

  

  陶制的网沉,烧制上釉,这样就会产生色差上的美感,之所以将其设计成一条鱼的形态,是因为这条鱼是舟山较为典型的马鲛鱼,与整个餐厅的主题配合更为融洽。

  

  去海边玩耍时,捡贝壳似乎是一个必玩节目。捡到的一个个贝壳,会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放进玻璃罐里作为纪念。根据这一想法,在餐厅的墙面上,设计师们就设计了这款贝壳灯,里面装满了贝壳、海螺、海星等装饰物。透过玻璃罐,可以重拾儿时的童趣,再用灯光一一将它们点亮,更具梦幻浪漫的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用餐体验。

  

  餐厅吧台,是用废弃的船木设计叠成。使用过的船木材料,非常特别。这些,没能成为真正的船木,它就已深沉大海。被海水侵蚀了将近二三十年才被人们打捞上来,所以与普通船木有些差别,时间在它们身上刻上了很多痕迹,显得格外珍贵。

  

  把海鸥的造型抽象化,并用钢板制成,配以了蓝色喷漆,高低参差的悬挂着。也许,舟山看不见那么多海鸥,但设计师对海文化的一个深刻印象与寄托,于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特别的设计概念。

  

  有海鸥飞舞的空间里,一艘老船安静地漂浮,恰巧营造了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也使得整个空间呈现了更加的层次感和质感。

  

  餐厅地面上,设计了一些弧形的波浪纹,根据波浪纹来分色,并在水磨石中嵌以铜条,最终形成地面的图案,其中也结合海洋的元素与文化,为了让整个空间的主题感,变得更有张力、更河蟹。

  

  这间餐厅的设计,结合了舟山的海洋文化的特点外,还需将主题及空间变得更纯净,对各个元素,进行了统一和协调。设计过程中,突出注重的装饰细节,将其合理分界;选材上,也慎重十分,许多装饰物品,做了一些特别的定制。

  餐厅的底部照明都采用蓝光,蓝光在水磨石上,所产生一种似乎身临海洋之感,使空间各个部分相互辉映,极具特色!

  

  整个作品,不仅将舟山的文化历史元素融入到设计的空间中,同时也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将一些旧弃的东西变废为宝,成为设计中的闪光点!

  【项目名称】:原製原味餐厅

  【项目性质】:海鲜餐厅

  【项目面积】:416㎡

  【坐落地点】:杭州市天虹购物中心A座

  【设计人员】:何林芳、杨勤、钱竹静

编辑:梁洁莹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