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iduzm 于 2017-7-29 11:59 编辑
以上是前两周使用无人机拍摄的深圳福田中心区照片,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没什么特点可言。其中较为普遍的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深圳地理位置的关系,灯光夜景分散,组团效应不明显,缺乏标志性的夜景。二是存在光污染,光环境质量不高。
深圳景观照明发展思路
首先,深圳因为规划上发展得太快,商业区和住宅区基本混在一起,对整个景观照明的打造有难度,而利用内透光来打造景观照明,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现在国外很多城市包括商业区的景观照明基本上是以内透光的形式来打造。
第二,主干道景观照明的打造,两边的楼宇也是用内透光的形式,在未来我们可能会主要以这种内透光的形式营造。

流光溢彩的深南大道灯光长廊
第三,深圳目前缺乏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未来将朝这一方向打造,但不会全盘考虑点亮整个城市的天际线,而是选择一些重点的楼宇。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深圳缺少一个最佳的观景点,并不能照着上海或香港的方式进行楼宇打造,结合深圳本地的建筑特点、地理位置打造属于深圳的城市天际线。
第四,推广绚烂多彩的商业区一体化视觉系统。这不只是景观照明的一个项目,整个楼宇外立面的改造,包括外墙、广告、招牌等都需要同步考虑。对于景观照明打造我们也会结合整个深圳商业区片区视觉系统改造来一起做。
第五,推动街道尺度空间的人文景观建设。我们不能只看中城市的规模,还要注重细节方面,如杭州的通道舒适、灯光柔和,广州、深圳则没有安全感,这需要做重点建设。景观照明的营造应该多考虑人的需求,从亮化、美化到人性化的转型。
这一发展思路不只是深圳,很多城市也可以这样来思考。
最后,引用一句话,这句话最早出现是在200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里面,我觉得非常有趣,因为它最早是针对建筑,我把它改成了夜景,也是非常的适用。“夜景不能降格为只是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应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应该是帮助我们表达出某种共同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