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的定义
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自己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比如太阳、打开的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光也有能量。
具体含义
物理学上指能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与紫外线、红外线、X光线等不可见光)的物体。通常指能发出可见光的发光体。凡物体本身能发光者,称做光源,又称发光体,如太阳、恒星、灯以及燃烧着的物质等都是。
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依靠它们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可见光的光源,可见光以及不可见光的光源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工农业,医学和国防现代化等方面。
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此外,根据光的传播方向,光源可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
产生途径
热效产生
第一种是热效应产生的光,太阳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蜡烛等物品也都一样,此类光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颜色。
原子发光
第二种是原子发光,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此外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不同原子发光产生的光线具有相应的基本色彩,所以进行彩色拍摄时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补正。
辐射发光
第三种是synchrotron发光,同时携带有强大的能量,原子炉发的光就是这种。synchrotron发光是指媒质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的光速小,粒子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超过媒质中的光速,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辐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是指超过真空中的光速。这种现象被称为切伦科夫效应。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到这种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