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OCP:PC电源最全面普及型百科全书 4,现在电源的多路12V是怎么分的?那些接口是从哪路12V取电的? 按照Intel的ATX 12V 2.x标准,300W及以上12V要分成12V1和12V2两路,其中12V2专门负责4pin(2×2)口供电,专门为CPU单独限流,而其它的都走12V1。现在看来,12v2专门给CPU大部分时候有些浪费。实际中也有部分电源“假多路”,实际上两个12V输出是接在一起的。现在也流行在12V2上引出了别的接头。举个例子,益衡的ATX-0250G,12V2分别接入了2*2的4pin,8pin中4个12V的两个,以及6个SATA硬盘供电口的3个。剩下的走12V1。通过这样的办法平衡两路的限流资源。
对于那些12V多于2路的电源,因为没有标准来约束,分配完全取决于厂家自己。大部分厂商的产品文档在12V的分路方法上语焉不详。而且有的时候即使是统同一型号的电源,版本和版本之间就会不一样。要确定这个还是要依实际到手的产品而定。每路12V在线材颜色上是有变化的,可以依此来确定。
*对于EPS12V标准的工作站/服务器电源产品,会有更多另外的EPS12V标准的约束。
5,电源好坏看重量? 这倒是个很方便的检查方法。看看电源好坏的话只要拎过来看看沉重就好了。好的电源元件多指标高重量也就实在。
但是过于简单的方法必然是有问题的。
如果说一个电源很重,比一般的都重不少,那么一般来说也比一般的电源好;如果和一般的电源都差不多,那就啥都说明不了;如果一个电源比一般的轻,那也别先下结论说这个电源就不好,看看是不是主动PFC先。
中高端的电源我们先撇开不谈,只局限于市售的300W及以下的电源。电源的沉重一般取决于两个:散热片的大小和被动PFC电感。这两个构成了低端电源重量差异的大部分,变压器和别的元件一般重量差不多或者重量可忽略。如果用的PFC电感是纸糊的,那电源必然轻。散热片大一些的话电源也会很沉。因此可以知道,如果一个电源和别的差不多重量,只能说这个电源没有特别偷工减料。体现品质的关键部分还没涉及到呢。即使是涉及到的PFC部分,也有国内的厂家只是有钢片而已,完全没有接到电路里面去。
如果遇到了一个主动PFC的300W以下电源(例如富士康的台达代工的凯旋骑士250W),因为没有PFC电感这一大块压秤的,电源会比一般的被动PFC电源轻。如果有轻的电源都不是好电源的习惯思维的话,那就会把高级货当成山寨货了。但如果不是主动PFC的电源的话,轻的电源就基本上等价于山寨货了。至于怎么看是不是主动PFC,不看内部的话看铭牌上的输入电压范围,90V-240V宽范围适应的都是主动PFC。
有兴趣进一步地确定一个电源的好坏的看官,可以参考这篇帖子。
http://diybbs.pconline.com.cn/topic.jsp?tid=7715 6,电源的铭牌怎么看?那些数都是啥意思?那些1.3/2.2之类的标准都是啥? 对一般用户来说,电源的铭牌上有用的信息主要是电源的额定功率,电源版本和电源的输出能力的表格。
对于电源来说功率一般有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两个指标,额定功率是指电源在一定温度下长时间持续输出的最大功率。峰值功率是指电源短时间内(例如17秒)可以输出的最大功率。
市面上不少电源都没有明确的标出电源的额定功率。有些电源(如antec,zippy)标的是最大功率,一般也相当于额定功率(额定功率的英文一般就是Max power,但是也有例外,比如acbel就对部分型号分别用max power和output power区别峰值和额定。还好最新的R88系列没有玩这一招。不过对航嘉来说,Max Power成了峰值功率,额定功率非要用“continues”)。而峰值(peak)功率是没有意义的。峰值功率只是js用来把250W的电源说成350W用的。在市场里问商家航嘉冷静王加强版是多少瓦的,得到的不少回答会是350W。
电源铭牌上也会标出电源的标准,比如1.3版,2.2版这样的。这表明了该电源符合哪一个级别的ATX12V标准。对一般消费者来说,1.3版的电源目前一般不会买回来用不了,2.0以上的产品差异都不大。数字越大表明产品推出得越晚。对新设备的适应性更好。
一般铭牌都会标注各路输出的限制。比如12V每路最大电流是多少安培;3.3V/5V的最大电流是多少;5Vsb的最大输出是多少。一般来说,这里每一路标的是限流值,是电源在这一路的过流保护点的下限值。而并不代表每一路都能同时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例如某电源有5路12V,每路标记15A,并不代表这个电源12V一定有5*15A的能力,而是说每路低于15A的话,按设计不会启动过流保护。真正的12V输出能力,需要看铭牌中给出的各路12V的联合输出数值。一般来说,因为电路结构的原因,铭牌也会给出3.3V/5V的联合最大输出功率;另外,受电源整体的散热、PFC部件等限制,一般也会标注3.3V/5V/12V的联合输出功率。一个规范的铭牌,都会对各路的限流数值、联合输出功率有详细的标注。
如果铭牌表示的不规范,那就要对这个电源的品质打问号了。不规范的厂商怎么能生产出规范的产品呢?如果标示的数字不够Intel的标准要求(比如曾经的磐石500 2.2版,+5Vsb达不到Intel在2.2规范里面的2.5A,12V的输出能力也弱于标准和自己的标称),那就要怀疑一下厂商的小动作了。
第二部分 展开来说电源 1,电源的标准以及“多路”12V 电源的标准可以说相当的丰富,有厂商自己定义的标准,也有一些业界统一的标准。我们最常见的电源标准是由Intel领导制订的ATX 12V标准。详细制订了电源的功率输出,效率,信号时序,噪音,接头,铭牌/标签等要求。其中尺寸、固定螺钉位置等细节承接早期IBM的PS2的内部标准而来,因此现在ATX规格的电源有的时候也被称作PS2尺寸的电源。现在最新的ATX12V是2.31版。分别就不同时期的硬件发展做出修订。细节上的更改非常多。详细的变化可以查阅Intel标准文档的Changelog,主要说来
1.3标准开始引入cpu辅助4pin接口;
2.0标准开始对各级别产品大幅强调12V的输出能力,规定12V输出要分12V1和12V2,主板20pin改成24pin;
2.01标准开始去掉-5V输出;
2.1/2.2标准开始引入450W的输出级别的规范,加强了5Vsb待机电流的输出,加强了对两路12V的峰值输出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最低转换效率的要求
2.3标准开始更新、拓展、细化了从180W至450W的功率范围的输出要求,重新修订了各功率级别交叉负载的指标,增加了启动阶段交叉负载的指标,调整了各路12v的峰值输出,把80plus效率标准作为建议,对300W以下额定功率的电源去掉了分2路12V的限流要求,。2.31标准则在2.3标准的基础上做了细微的修正。
另外Intel也规定了一些特殊尺寸的电源,CFX12V/LFX12V/SFX12V/FlexATX。
而在现有的BTX标准中,并没有重新制定新的电源标准,而是直接沿用了现有标准。没有所谓的BTX标准电源。
ATX12V标准中,包含了部分的规定性的内容,也同时包含了大量建议性的内容。例如2.3标准中的满足80plus的转换效率,就是个建议性的内容。而强制性的转换效率的要求远没有这么高(用户千万不要受国内某些媒体的影响,认为2.3版的产品就代表了更高的效率)。
ATX12V标准尽管是电源产品的主导性的设计规范,但也仅仅是一个设计规范而已。并没有一个机构来测试、认证产品是否严格满足设计规范(旁白:有认证的又如何,不就多了个CCC么)。产品到底满足不满足、满足哪一个标准,全凭厂商自己的一张嘴。对没有自觉的厂商来说,即使是标准中的强制性要求也白搭,因为本身“ATX12V就不是个强制标准”嘛。反正用户也没有专业设备去一项一项测试,顶多看看铭牌的各路“输出能力”指标。同一个东西换个铭牌就能通吃2.0/2.2/2.3。即便是正规厂商,也很少有拿ATX 12V规范当圣旨的。
在服务器/工作站领域,会有EPS标准。其中ATX尺寸的电源的标准为EPS12V。也是Intel领导制订的。ATX12V标准现在最高制订到450W,而550W-950W的标准就归EPS12V了。08年最新的EPS12V标准也依然建议类似80plus铜牌的效率标准。制订了比ATX12V更详尽的各路12V的接口要求。例如对于5路12V输出的电源,CPU的8pin取12V1和12V2,12V3接入主板的24Pin,外围设备取12V4,显卡的PCI-E供电取12V4或者12V5等等。EPS标准对于目前的高端大功率的PC电源,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标准的作用。
在这部分再次说一下12V的分路限流问题。其实把12V分成多路的目的和作用并不是让各路12V输出之间相互不影响。而是为了安全考虑,限制每路12V输出不超过240W,超出这个数值就应该启动过流保护。也就是说,不是独立生成,而仅仅是分路限流,是出于安全考虑,为电源设了限制。对于绝大多数电源,12V都是从一个变压器的一个抽头出来,一起经过功率管,一起滤波,只是在最后监测电流的时候被分出来的,意义仅限于分开限流而已。多路12V对玩家来说反而是个麻烦的枷锁,尤其是有高端显卡的用户。所以现在很多玩家定位的电源在强调单路12V输出,更有不少电源厂商偷偷摸摸的在铭牌标着多路12V,而实际上所有12V都从一根线上引出来(例如大部分Seasonic生产的型号)。即使是做了多路限流的电源,有些产品的实际限流点也比标称的高一些,而且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要知道想把限流保护做得十分精准是要花费额外的成本的,而且太过精准了对玩家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例如Acbel R88 600W,12V三路限流,分别标称最大输出25A,但每路限流点指标标在了35A/35A/40A。再比如新巨为一款12V单路输出最大为50A的电源,标注限流保护点范围是55A至68A。(换句话说,绝对不能以是否触发保护判断是否过载,正常情况下触发保护的时候已经超出额定工作状态不少了。)
具备完全独立的两路12V电源现在也有,例如Enermax的galaxy系列;例如CWT代工的1000W-1500W的PUC大功率方案。不少高功率的电源都有两个(甚至三个)主变压器,以防止过大的功率引发一个变压器的饱和,这种情况下,是否有两路以上完全独立(或是相对独立)的12V输出,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过个别电源,比如Topower的产品,12V从主变压器出来之后就合在一起了,这个就完全在把两个主变当作一个变压器来用了)。当然,绝对不是说有两路独立输出的12V输出的电源就比只有一路独立输出的12V电源要强。有两路独立输出的12V的产品,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将独立的两路12V都接到同一负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