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要具备的3种思维方式
工程师要具备的3种思维方式
(唐俊文—2010-12-1)支持原创,转载请声明。
前言:写这篇文章源自于QQ群友小潘同志点的火,非得跟俺扯淡,说千里马和伯乐的事情。他把公司老板比作为“伯乐”,把怀才不遇者比作为“千里马”。是马遇伯乐还是伯乐识马。根据这一问题,启发了我用逻辑思维来分析事物的联系。
做了9年的技术,接触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群。9年来没白忙活,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总算是悟出了一些道理。就拿做好技术来说吧,以前在博文中曾说过“做好产品研发,工程师必须具备2种思维方式,第一是跳跃性思维。第二是系统性思维…”现在我又总结了一下,光具备那两种思维还是不够的。那么第三种思维又是什么呢?第三种思维应该是“逻辑思维”。要说逻辑思维是个啥玩意儿?那得先扯扯跳跃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以下引入我的博文《散热设计的一些误区和热传递理论》
“跳跃性思维可以避免工程师们陷入技术误区不能自拔,不具备跳跃性思维的工程师们习惯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但是不知道这样做最容易陷入技术死角不能跳转。具备跳跃性思维的人一般不按常规出牌,通常惯用的手法是用非技术手段去解决技术问题。非技术手段虽然其核心思维方式和方法不是技术的内容,但它利用的是 “事物是普遍联系” 的哲学观点。当我们遇到实在超出个人学识能力的事情,又需要作出判断的时候,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能呈现出有助于推理的信息,细细分析呈现出技术内涵的脉络,这个脉络的内容虽然我们不清楚,但它的表现形式和结果绝对是很有用的,所以说,非技术手段其实关注的是结果,技术手段关注的是过程。而具备系统性思维的人能避免工程师们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况。做结构的只管结构,做电子的只管电子,盯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出成果,疯狂吹嘘各自的技术领域特点。在系统整合方面谁也不让步,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产品缺陷、漏洞百出!要知道,系统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技术领域就能搞定一个产品,而是深入去研究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很多人有了初步的认识就是认为:一个灯具产品主要考虑散热,再深入一点就说要配光,继续做又发现还要考虑驱动…难道我们做技术的就不能再深入一点?做LED照明的工程师们考虑的仅仅如此吗?剩下的事情该是自己考虑的还是专业的系统工程师们考虑?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工程师们的技能永远不能全面化,都是片面型的,何来提高?何谈技术开发?何谈产品设计?…”
从以上可以肯定“非技术手段”就是跳跃性思维,“技术手段”就是逻辑思维。因为逻辑思维具有3大特征;1、概念的特征。2、判断的特征。3、推理的特征。做技术的如果不懂技术哪来的逻辑思维?没有逻辑思维怎么能用技术手段去分析事物?没有逻辑思维怎能将设计出好产品?
先说说逻辑思维的特征,咱从第一个特征说起;什么是概念特征?
概念特征关系到事物的内涵和外延,逻辑思维与跳跃思维有点冲突又有联系。比如:跳跃性思维主张用非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而跳跃性思维核心是寻求解决同一个问题---技术问题。出发点一样、结果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过程绝对不同,概念由此形成。“概念”以我个人认为就是“对象”。
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结果总有真假,总有偏差。所以判断特征是成立的,但是判断的前提必须有概念特征,所谓的概念特征也可说成是分析的思路。判断前必须得有初步的分析,分析的深入决定了判断结果。
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那么逻辑思维方式目的只有一个,结果是可行的!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是使用否定来堵死某些途径。比喻说,逻辑思维是在深挖一个洞,它就是为了把一个洞挖得更深的工具。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说了这么多,竟然把小潘的伯乐与马给凉快了,不好意思,咱接着唠。咱先整点原汁原味儿的:
潘新平-技术13:04:41
马注意!!自己是马!当伯乐发现你之前你的所有的恃才傲物也好,狂放不羁也好~~都只要做为一种让伯乐注意的手段!如果你把自己看的比伯乐还NB那我觉着,你只能是好一点的驽马!!!
唐俊文-研发(370511541) 13:12:58
伯乐能识千里马,必然会拍马屁!是不是好马,拍下屁股就知道了,所谓的拍马屁一说由此得来。马屁排好了,马一定高兴什么都好说了,那就敢肯定,这绝对是好马
胡枫--研发中心13:20:43
恐怕不是吧?他听见你说这话肯定会拿鞭子抽死你!
潘新平-技术13:21:37
你说老板喜欢 的是拍马屁还是!!!抽
唐俊文-研发13:23:25
所以伯乐会识马,那是拍马屁的功夫好
潘新平-技术13:24:11
狗屁
唐俊文-研发(370511541) 13:28:58
小潘同志说的是啥道理啊?我们来推理分析一下: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能狂放不羁啊! 恃才傲物! 狂放不羁就是你不听话。不听话肯定是挨鞭子的,不听话的马又怎能是好马?恃才傲物那不是典型的轻狂高傲吗?轻狂高傲、狂放不羁谁能降服?谁能驾驭?不能驾驭的马又有何用?相反,如果一拍拍马屁 马就高兴,一高兴就什么都好说。这不就达到驾驭的目的了吗?能驾驭的马这不是一匹好马吗?由此可断定,唯我可用的马才有价值,所以伯乐会识马,那是拍马屁的功夫好。我是做技术的,我会用推理方式去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那么拍马屁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拍马屁一说到底源自何处?这道理你自己去参悟去吧,俺在此真不好说。
其实群友Bob解释的不错;拍马屁,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以上说的有点跑题了,根据这一问题,启发了我用逻辑思维方式来分析事物的联系,这小小的讨论就验证了逻辑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也验证的逻辑思维的3大特征。
第一、 千里马和伯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不管你咋说,结果都是讨论这2者的。其中还牵扯到“拍马屁”。
第二、 判断时候可能有2个不同的结果,一个是对的,另一个也许是对的,还有可能牵扯到其它问题。
第三、 为了证实判断的结果,也就为了说明伯乐识马的原因,和什么是拍马屁,我惯用的逻辑推理方式来求证。
逻辑思维的具备,必须也要建立在理论之上,没有理论的支持何来逻辑思维?所以具备逻辑思维的人适合去“扯淡”,比如赵本山的《红高粱模特队》经典名句“猫走不走直线,我觉着这完全取决于耗子,如果耗子跑偏了,猫还走直线这会不会是瞎猫走直线?…”典型的用推理方式去描述、分析事物。
跳跃思维的具备,适合去做大“忽悠”,比如赵本山的《卖拐、卖车》脑筋急转弯题“说一老头过独木桥,发现前面有只虎,后面有只狼,那老头到底是怎么过去的?…”不具备跳跃性思维的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就会苦思冥想,用逻辑思维去分析一切的可能因素,还假设很多不确定因素,当超过自己学识范围之内时,选择的是放弃,所以跳跃性思维在此非常重要。
系统思维的具备,适合去开“防忽悠”公司。还是那句老话,深入、全面。实际上可以说是周全,比如赵本山的《卖担架》就告诉了我们,具备系统性思维的人通常都是亏吃得多了,懂得防范了。应聘时,别人问你有没有经验,实际上也是看你具备多少系统思维。《卖担架》范伟最后反把赵本山这个老忽悠给忽悠了。也就是更加能证明,具备系统性思维的人,能防范于未然。
如果三者兼备,那你就是一高手了。根据我多年来被忽悠的经验,我吐血奉上了!希望工程师们共同进步!
唐俊文
2010-12-1
近期发现本人的文章在各博客、网站、空间以其它个人名义、公司名义盗用。我写点东西不容易,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半天焖出几行字不容易,有时候焖出来的还不是字,有可能是屁!支持原创!转载请声明!!谢谢合作!!!

回复数 49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