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图像的获取是虹膜识别中的第一步,虹膜面积小,而且不同人种的虹膜颜色有着很大差别。这些使得普通的摄像头无
法拍摄出可以用于识别的清晰虹膜图像。因此必须采用专用的虹膜图像采集装臵,包括红外光学成像系统、电子控制单元
和适当的软件算法(如图像恢复与增强、聚焦判断等算法)。
特征提取和匹配则是虹膜识别系统中核心的部分,即使用有效的特征对虹膜图像进行描述,并刻画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性。
最终由系统将采集的信息与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比对,决定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等。
Note 7虹膜识别构成
就Note 7而言,虹膜识别由两部分构成:一个红外LED 发射装臵和一个专门负责虹膜扫描的红外摄像头,两者配
合完成扫描、识别的过程。因此在Note 7 的正面上方,除了传统的前臵摄像头之外,还有红外LED 和红外摄像头
两个孔。
虹膜身份识别系统流程
例如:Note 7的虹膜识别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红外扫描来实现虹膜的解锁,实际应用的时候则利用一个发光二极管
(红外光)和光接收传感器工作,在虹膜检测时,首先打开红外LED,红外LED发出红外光,打到人的眼球上再反射
回来,由红外摄像头Camera捕捉图片,供后端算法进行识别。
有人不免担心,既然有额外的红外线参与,使用虹膜识别是否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实际上并不会,用于虹膜识别
的红外线波长在800-900纳米之间,能量小,复合国际安全标准,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用大可放心。
我们需要指出眼纹识别和虹膜识别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虹膜识别在容错率、信息量以及稳定性上均完胜眼纹识别。眼纹
识别是针对眼白(巩膜)进行的识别,而虹膜识别则是针对瞳孔外圆环部分(虹膜)进行的识别。
此前,微软、中兴、TCL、VIVO均推出过眼纹识别手机,反响不佳,主要原因是眼纹识别由于采集的是眼白的信息,
存在较大的信息误差,同时眼纹识别借助现有的普通前置相机,首先环境光线的影响非常大,其次相机的识别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