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用户提供哪种最优控制方案?得问LED驱动IC厂商

  LEDLED照明照明网讯 随着LED照明需求放量和LED应用的多元化发展,LED驱动IC新一轮的竞争态势也越加激烈。如何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控制方案,提供创新的设计和附加值,已成为LED驱动IC最为迫切的议题。

  驱动IC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沟通愈来愈重要,为用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技术的核心更多在于驱动IC与其他方面的整合是否能够做到最优化,是否契合终端用户的痛点需求。

  驱动IC与其他环节的整合,为LED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元素。

  封装环节

  联合COB厂商 实现光电一体化

  国内LED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竞争不断加剧,兼具低成本和高性价比优势的光引擎产品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据了解,AC LED是采用外加的AC整流和驱动器在COB封装线路组成光电一体化的发光模组,即“光引擎”。LED光引擎(light engine)包含LED封装(组件)或LED数组(模块)、LED驱动器、以及其它亮度、热学、机械和电气组件的整体组合,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链。

  然而由于光引擎中,将驱动控制部分整合到的封装器件中,因此与封装厂商的合作尤为关键。

  封装厂商同一方光电副总经理魏仕权曾在采访中谈到,同一方也在引进驱动方案厂商的技术人员,协作研发AC-COB产品,与电源厂家进行横向联合,来共同配合解决用户的需求。

  专注于线性驱动IC研发与生产的晟碟绿色集成科技总经理陈亨由对此也谈到,DoB(Driveron Board)IC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光电一体化,非常简单地将LED的两大块-光源和驱动集成在一起,只要做好光电模块,接下来就只需要将此模块与外壳简单地组合一起。

  对于灯具厂商来说可以更专注于外型设计和开发,从而为市场提供更有差异化和竞争力强的产品。但这要求驱动IC厂商要和下游厂商更紧密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市场需求信息,才能更好地把需求融合到我们开发的下一代IC中。

  有技术的产品还不是商品,只有市场认可的产品才是商品。

  而合肥云杉光电科技产品总监李雪白也表示,LED光源方面,高压LED灯珠已经开始普及,使得交流直驱技术的LED光源选择更加灵活方便。

  但从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还需要光源厂家与驱动IC厂家的进一步合作,将光源与驱动真正集成起来,做成COB封装结构,形成一系列标准化的“光引擎”,使LED整灯企业直接方便的使用。

  昌捷光电总经理单晨从标准统一的角度谈到了产业链的合作,他指出,既然线性驱动方案是LED照明产品的发展方向,那么需要驱动IC与LED照明全产业链合力协作。

  目前影响线性恒流IC大批量应用的因素有:灯珠厂商的灯珠和外壳标准的不统一,透镜规格不统一等因素,急需业内订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将有助于推动业内各个环节的发展。


  华润矽威设计工程部总监尤勇则认为:

  对电源及芯片厂商来讲,商业模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线性驱动的LED光电模块应运而生,这需要灯珠、驱动IC的紧密配合才能实现电源系统的最佳性能,最终通过照明全产业链的协作实现真正的智能照明,配合智能家居,改善人们的生活。

  新力光源执行总裁张强拿智能手机举例:

  现在的智能手机其实是一个集成,即把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以及此前需要其他设备去实现的功能,一并实现了。而光引擎就是类似于智能手机的产品,未来它可以集成更智能化的系统,助力智能照明的发展。

  张强表示,“LED产业链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如果我们能够让光引擎集成更多的系统化信息,包括智能、感应、调光调色等功能,将其集成到光引擎这一载体中,届时将实现技术的新跨越,而这也是光引擎的发展方向。”

  全产业链

  跨界协作 共推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为驱动IC打开了广阔的增长空间,驱动厂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在LED驱动电路中集成一些附加功能,以实现对LED芯片的智能控制。

  但智能照明设计的领域更广,在待机功耗、无线协议选择/APP、传输距离、安全性等硬件上对驱动IC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富昌电子LED照明事业部全球技术总监Patrick Durand道出了目前智能照明发展的其中一个瓶颈。

  他指出,照明OEM厂商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应该采用哪种技术,以适应他们的照明控制策略。

  住宅照明(如智能灯泡)应用相对简单,Bluetooth和ZigBee Light Link是领先的协议。然而,室内商业照明和室外照明并没有一或两种主导技术。

  因此,IC供应商很难做出投资决策,因为没有人愿意在智能照明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做出错误决策。

  驱动IC供应商可以决定开发自己专有的通信技术或者利用一种开放和公开的标准。然而,为了获得广泛的行业认可,利用开放和公开的标准是最可靠的途径。

  对于商业照明,蓝牙技术联盟将于2016年发布的Bluetooth Smart Mesh可能会成为最有可能的技术赢家。

  对于室外照明,LoRa无线标准和技术的数据传输距离提高到了15公里,解决了基于ZigBee(或802.15.4)的解决方案的距离限制。

  必须承认的是,室内商业和室外照明OEM厂商通常不具备网络工程资源。

  如果智能照明解决方案需要严格的可靠性,例如,控制一个大型城市的路灯或控制多楼层办公楼的所有照明,大多数照明OEM厂商不具备直接从无线IC开发照明控制系统必需的专业知识。


  因此,对于短期至中期来说,为了实现超越无处不在的智能灯泡的智能照明应用,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系统级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华润矽威设计工程部总监尤勇还谈到,互联网时代,强调的是用户体验,智能照明伴随着智能家居的概念越来越火,然而什么是智能照明,市场却有着不同的声音,调光、调色,App控制等是否算智能?

  人与环境的非接触式交互,才应该是智能的最终形态,借助各种传感器实现人体感官的采样,从而改变照明环境适应人的不同需求。以这样一个智能照明系统来讲,不再是简单的灯泡点亮,而需要整个产业链的上下配合。

  首先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产品,由系统厂商对灯具、电源、芯片、传感器等厂商提出具体规格,结合控制软件实现智能系统集成。

  合肥云杉光电科技产品总监李雪白也指出,在互联时代,LED照明驱动IC在发展自身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与互联网智能化连接起来,使照明更加简单化、人性化,满足各种智能调光的需求。

  交流直驱LED的驱动IC目前在降低成本、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LED照明产业链的联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智能调光方面,要给各种主流调光器留接口,驱动IC做好驱动功能、智能调光模组或者器件,方便与驱动IC对接。同时,驱动IC厂商,要更加积极参与到智能调光标准的讨论和制定工作中。

  明微电子市场总监赵春波谈到了两点,驱动IC与灯珠、外壳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驱动IC的发展应该结合这几项技术做适应性的变化和调节;另外还需加大与智能控制系统方案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发智能控制灯具系统。

  艾睿电子亚太区照明业务发展高级经理何殷杰曾表示,艾睿电子作为中间供应商,会从应用的角度,联合各大器件厂商,共同研发创新的应用,提供一个全面的方法和连接解方案,帮助下游厂商开发新一代连网智能设备,来满足整个照明系统的需求。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