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为什么会逐渐疏远
先来看一组漫画。去年参加了一次微型同学聚会。餐桌上觥筹交错,怀旧与吹牛齐飞,勾搭共试探一色。一个女人说:“当年我们玩得那么好,你还记得吗?”她坐在对面,肉球球的手指着我。我看了她一会儿,没有太大印象,只记得曾经同学一年,交情多深,真的忘了,但依稀仿佛应该是吧。我说,嗯,对。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工作,在镇子里终年串门打麻将,与人交谈时,言语里总夹杂着N种生殖器名称。“那时候,我和你和XX是玩得最好的,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记忆的毛玻璃渐渐拂去浮尘,我看到了往昔。夏天的夜,我们下了晚自习,走了十里山路,到村落里的她家,拿了点物什,吃了点红薯,又原路返回来。月光照得路面清清白白,四野寂静,萤虫起伏,我们想到一生。“一辈子都要做好朋友!”“嗯,一辈子。”一辈子的尽头,原来就是毕业。从此,她扑入她的花花世界,我跌入我的滚滚红尘,她关心她的柴米油盐,我在意我的喜乐悲欢。道不同不相为谋,而疏离就此开始。在《亲爱的安德烈》里,龙应台对儿子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人变得成熟、自觉以后,逐渐会意识到自己是谁,余生想获得什么,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这种筛选过程有个学名,叫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你将一个朋友拉入黑名单,必然也将另一个人“通过好友申请”。你被一个朋友圈“好走,不送”,也代表着被另一个朋友圈“欢迎光临”。生活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的天壤之别,都会让故友作鸟兽四散。这一点,看似残酷,但避无可避,也无需避。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