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用手机摄像头来作为光源是否频闪的验证标准,我说下自己对频闪的理解,因为我专业知识不够,用的都是自己组织的语言,说得非常不专业,望理解。
光源所谓的频闪,按我理解就是光源有规律或无规律频繁闪烁,也即光源发出来的光线时明时暗,人眼看出来是闪烁,而用摄像头拍摄的时候因为采样率与闪烁频率不一致,表现出来就是画面出现很多平行的明暗分区。
而所谓的闪烁,粗略来说,至少有两个量必须留意,一个是闪烁的频率,也即人眼看到闪烁的快慢,和摄像头看到明暗分区的密集程度;另一个是闪烁的程度,也即明暗的亮度差,反应到人眼上面是可察觉性和摄像头上面的可拍摄到频闪的光圈大小。后者,即是我此贴的重点。
闪烁的频率,在50hz市电上,经过全波整流,一般就是100hz的闪烁,无论是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还是led,都一样。有人说不是超过人眼25hz左右的频率人眼不就察觉不到了吗?这个一个是个体生理上有差别,我自己对led和等离子电视的闪烁非常敏感,但是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说我神经病,哪里有闪。。。。最典型的就是以前的CRT电视机和显示器,一般是60hz刷新率的,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闪吧。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闪烁的程度。
闪烁的程度,其实也可以分成两个量,一个是明亮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有效发光时间的占空比),一个是明亮与黑暗的过渡速度。
对于白炽灯这种纯电阻的基本上线性的电路(忽略升温后电阻变化),光源做功曲线基本上和输入电源的曲线是一致的,如下:

基本上电压是连续的,0的就一瞬间,所以大概是每个波形蓝色一段标示的时间较亮,其余时间较暗。但是白炽灯以为有热惰性,就是你关灯了之后还有那么零点几秒他是亮的,只是慢慢变暗,这与做功的曲线一叠加,基本上白炽灯发出光线的曲线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而对于led,没有热惰性,所以就没有了这一层作用,同时他是非线性原件,所以如果用上面的电源供电的时候,led发光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看到了吧,这很明显一些时间是亮的,一些时间是完全黑的,而这曲线基本上就是市面上全部220v led软灯带的发光曲线。。。。因为那些灯带电源就一整流桥,曲线跟上图是一样的,不过他里面还有些电阻,不过曲线与这个曲线差得不太远,基本上就这样子了。所以灯带的闪,是赛明星的闪,是震天撼地的闪。。。。。。
为了弥补led这一特点,电源上除了整流,还要加上滤波,滤波后电源曲线与图2差不多,那么发光相对也平滑了很多,但是,还有波动!只是人眼很难察觉了,但是如果用摄像头的,这又不一样了,因为摄像头的宽容度远比人眼要低,简化说明就是高于光圈值的就能拍到,视为亮,低于光圈值的就不能拍到,视为暗,如果调整一下光圈,假如蓝色线是光圈值:
这样子是拍不到频闪的
这样子是拍到轻微频闪的
这样子。。。基本上拍到频闪是和灯带一样的了。。。。。。

所以对于摄像头来说,led的频闪,可能只是“频动”,光源照一定频率发生的明暗一定程度上的波动。这个频闪不在乎存不存在,除非用电池供电,或者基本上没看到过的完全一条直线输出的绝对恒流电源供电的led才没有,其余电源供电的led都肯定存在,只在乎你拍不拍得到,光圈够不够小!
所以我觉得摄像头拍摄频闪其实有点过度了,要验证频闪,一是直接看看觉不觉得闪,再者建议拿着光源晃动,或者用东西在光源上面晃动,影子是连续的,基本上就ok了。因为眼睛看不到的频闪,也没试验证明对眼睛有害。真要验证有没有频闪或者我说的“频动”,最好上示波器吧,用摄像头特别手机摄像头,连光圈值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有频闪,也衡量不了频闪的程度,真要较真的话只能上示波器。
乱说一通,望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