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人类的各种能力分级,那么创新能力便是各种能力中的最高级别。从模仿到创新,看似仅有一步之遥,实际上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想必大家对儿时教科书中的这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guo jia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仍旧记忆犹新。
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更唯有不断追求创新才不会被淘汰。来看看下面这些有别于常规的设计作品。
利用液体与空气气泡设计而成的灯饰kihou
家庭中所使用的照明设备,一般都是固体灯泡或者灯管之类,但都是固体的,而美国的Tangent Design公司,却一直在设计不同寻常的照明设备,此次,他们又推出了一款名为“kihou”的灯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照明设备的认知。
这款灯饰最大的特点是,他采用了液体气泡和空气气泡来实现闪烁律动的效果。
![]()
kihou是一款间接照明灯饰,整体的载体是陶瓷材质的正方体容器,有多种不同颜色可供选择。如果单单从盒子上看,很难想象到这是一盏照明灯。
![]()
![]()
在这个容器里,上层是一层黑色硅胶油,硅胶油下则是透明的粘稠物体,LED灯泡以及小型的水泵全部镶嵌在容器底部。通电后,水泵开始工作,不断将空气向上鼓动,液体形成一个个气泡冲出硅胶油层,按照下方LED灯泡颜色产生不同的律动效果。
![]()
目前,我们尚不知道这款灯的具体照明范围和照明效果,但是,仅把他作为一件装饰品,用来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就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这样的设计将会给家居装饰带来一份全新的感受。
利用了微藻设计而成的概念微生物光合作用灯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它通过光合作用生长,是当今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以及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新毕业生Jacob Douenias和工业设计师EthanFrier就利用了微形藻类中的螺旋藻特有的性质别出心裁设计出一款概念微生物光合作用灯“生物(Living Things)”,并在匹兹堡现代美术馆中展出。
![]()
整个设计还特别考虑了螺旋藻独特的碧绿色色泽,对光的吸收性,以及烹调料理等方面的用途(将其制作成粉沫状可以添加到食物中去)。两位设计师便特别利用了螺旋藻的这些特质,将其养在碱性培养液中,再装入像鱼缸一样大小的玻璃器皿里,在废热、光、和二氧化碳的配合下,螺旋藻便产生光合作用,从而发出绿绿的光。
![]()
这些形状迥异、各式手工吹制的大型玻璃瓶能给室内的人提供光和热,同时它们还是高性能的光生物反应器,能够为里面的藻类加热、发光、换气、补充营养以及控制代谢物。
![]()
这些装有螺旋藻的各式大型玻璃器皿,可悬挂或者摆放在客厅与餐厅作为照明和装饰作用,透过灯光进行光合作用。再找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安装控制系统,用水管和电缆连接每一盏灯。在控制中心,每一个玻璃内的循环系统都可以进行独立调整。
![]()
![]()
这样一套利用废热和二氧化碳的微藻光合作用灯,不仅能让整个室内装修看起来清新自然,还特别的环保节能。两位设计师此次设计的目的就是想让大众开始重视微生物的力量,让这项资源得到开发。
告别电源束缚的新式无线电灯
隐私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不管系统是否能够保护个人信息,在电子/无线网络境中,人们还是认为没有所谓的真正安全。来自鹿特丹piet zwart institute的室内建筑和零售设计硕士新生alice bonicelli和lorena rubio toledo一起合作创作出“radio killed the electric star”作品,为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
![]()
“radio killed the electric star”是一系列由自产磁场相互作用而发电的小型灯具,将电磁场作为随时随地的能量来源。这件作品是由两个夸张的感应线圈组成。当把两个感应线圈放置很近时,一个发出磁场,另一个则能接受到,于是LED灯就会自动打开。将两个线圈放置较远时,磁场就会消失,灯则自动关闭。
![]()
alice bonicelli和lorena rubio toledo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无线的普及感到担忧,而是通过作品提出以下问题:无线设备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科技会带来一些未知的美学吗?未来生活是否会被身边的无线设备所控制?目前,bonicelli 和 toledo正在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作为“未来人居”(next habitat)的入选作品,“radio killed the electric star”曾在2015年米兰设计周上展出。
![]()
![]()
![]()
大胆融入LED技术的可穿戴产品
除了灯饰本身的创新,LED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如可穿戴设备与LED设计的结合,便是一大突破之处。下面的每款作品都体现了设计师对于人体装饰与电子组件透彻的调查与实验,通过艺术家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对于可穿戴技术的态度及其效果,改变了人们对于当代数码服装的感知,使其变得更具情感表现。
时尚与科技跨学科学习是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意在挖掘学生们作为服装设计师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材料所用的审美观、叙述手法以及风格。上述作品就出自这家学院的年轻艺术家与设计师们的手里。
![]()
由stephanie liu设计的“lumoscura烟雾面罩”
![]()
会发光的“transforming dress”由ava yang设计
![]()
由linda zabilkova设计的会发光的头巾
![]()
将针织衫与LED光纤技术相结合 由istina sirbu 与 shou jie eng合作设计
![]()
由annice chen设计的夜光裙
![]()
将照明科技融入服装之中 由salome yom设计
敢问,你具备这样的创新能力吗?如果还没有,那么,我们一起努力吧。
讨论:这样的创新作品,你觉得消费者会买单吗?可回复官微君,随意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