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小心翼翼的码段字
学光学设计软件这块也三年多了,其实回头想想走过的路是一段挺累的路的。
有部分人觉得我像个小孩,其实自己的脾气还是挺像个小孩子的。
我是个很急性子的人,所以以前我做工程师的时候,经常是只有一个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不计任何艰辛的过程。
所以一天十四小时对着软件是很正常的事情,对自己带的研究生也一样。
交代给他们的任务,即使凌晨1点也会交代他们要完成了在睡觉。
当然有的时候三点我也让他们继续工作,看书。
对于自己和学生,我从来都是很严格的。
导致现在有的时候,跟他们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们都会开玩笑说要一个星期准备一包纸巾。
当然,在部分人的眼里,已经越来越像个思想技术都比较成熟的大师。
技术娴熟,其实不仅仅是软件的操作,还包括对原理上面的理解。
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开始发现其实我离大师很远。
我还是那个急性子的孩子,我说话的速度不亚于激光枪。
以至于有的时候 老教授在下面上课,一直叫我讲慢点。
除了语速上 思路上,我也慢慢的渐渐其实让很多人往思路上移开软件。
这其实是很奇怪的一点又不怪的一点,
奇怪的是我自己是个软件代理商,但是我基本上不太会去诱导别人去买软件。
我觉得所有的软件都是工具,他们将原理性的东西用计算机描述出来,转换成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包括实际加工和
实际研究性的工作。
不怪的一点是其实对软件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在对原理的一个理解上,对实际情况的一个分析上。
所以到我讲课现在也慢慢的把原理实际软件三部分相对应的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现在在推软件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在大陆和台湾其实是两个不同区域的,不同阶层的人在使用软件。
也就是我不太敢或者是甚至是不想去在大陆这块地上去推软件的原因。
举个简单例子来讲。
坛子里其实有很多讲解配光曲线的文章。其实会有谈到软件和配光曲线的原意。
但是你在大陆看不到 大家对配光曲线的理解定义。
包括我以前做工程师的时候,我只知道路灯的配光曲线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做。
但是反观台湾的工程师,他们用EXCEL就可以描绘出配光曲线了。
你问下你自己,你做得到么?
这就是原理跟软件的一小步。
在学软件之初的过程中,我最早学的也是ZEMAX和LT。
那个时候我看了LT的中文说明书。
北理工的一个小伙子翻译的。当然年龄上他应该会比我大多了。但是我想我现在的心智,称他是小伙子并不为过。
小伙子认为其实是国产老一辈人家为了利益,慢慢放弃对国产软件的研究。而无心在学术上。
英文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there is no teacher,just depend on yourslef、
很多年以后,我在回头过来看这句话的时候,又是一种感慨。
其实最好的老师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兴趣。
任何一个老人家,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把它们的脑子里的东西全部强加到你的脑子里。
这是一个过程,这是一种积累。
当然现在大陆大部分的导师,都会给他们的学生布置方案去设计。
不过仍然很少提及传授他们知识的部分。
也就是思路。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并不是智商,外貌上的区别。
只有一个大脑不同 在研究领域是不同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千个人看哈利波特,会看到一千个的哈利波特。
当然小伙子让我觉得就目前来看的话,唯一我同意的观点是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
当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你不断的学习软件操作,软件玩的越来越熟练。
却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自己想要什么。
真的学了一个软件之后,就能找到工作么???
在整个大陆领土,所有的人都在用TP,LT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知道非系列为什么采用蒙特卡若追击?
有人会问,我只是想把软件应用于实际,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对软件有那么足够的认识。
但是同样的情况是,
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操作的步骤,你会玩软件,别人也会玩。
那随时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掉?
说了这么多,停下来想一想,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追逐光的足迹,找寻光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