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侃侃
珍妮特摩耶和兰德尔怀特希德是两名具有成熟景观照明设计风格的设计师代表。前者是一位理论者,他关注植物本身,强调植物个性的张扬;而后者是一位实践家,他更关注场景而非植物本身,善于运用光与影赋予场景诗意。不管是哪种风格,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照明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植物的基本照明方式包括上照与下照,具体设计时根据植物的类别和位置可以派生出更加丰富的照明方法。
![]()
上照方式与白天观察到的植物光照效果完全不同,这种照明方式可以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
下照方式可以增加树叶的自然表现力,并形成一定的特殊效果,例如形成月光照明的效果。但要考虑落在地面上或墙上的影子大小,且尽可能将光源的出光口隐藏。这种照明方式是直接对树叶的正面进行照明,所以树叶的质感会愈发鲜明,具有比白天更好的色泽。
照明设计时应根据植物的高度、整体质感及枝叶等特征进行灯位、光源及灯具光束角的选择与控制等。采用混合方式对植物进行照明,可以得到更加戏剧化的效果,创造出环境气氛所需要形成的效果。
植物照明要表现其生机勃勃的色泽,一般选用白光或与植物色相近的光源,主要有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以及荧光灯等。其中金属卤化物灯适合中等或大尺度的树木,荧光灯和卤素灯适合于中小尺度的树木及灌木、矮树丛。
![]()
光源的光色在植物照明中显得尤为重要,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外观与细节表现,给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而利用色光照射植物也是采用较多的一种艺术照明方式。
白光能够较为自然细致地表现植物的自然色,使人感觉植物明确、清晰,尤其金属卤化物的白光照明能够体现植物的层次感。
![]()
图示:杭州西湖夜景,白光与黄光的运用
一般由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能够增加环境的温暖感,但是不宜用来照射绿色植物,因为它会使绿色植物表面看上去发灰、发黄,缺乏生机,对于需要突出色彩感觉的黄色植物则会有较好的效果。
选择植物照明的灯具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灯具的控光能力,即光束角。一般应根据植物的高低、疏密、形态等选择适合的光束角对其进行照射。
![]()
按照光束角的大小可以将灯具分为宽光束、中光束和窄光束三种。其中宽光束适用于需要对植物的形态进行强调的照明:对于枝叶茂密的树木,使用40°-45°的控光进行照射,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照明效果;相反,当需要照亮一颗窄而高的树木时,最好选择光束角为6°-20°之间的灯具照射。
绿化照明中经常会用到埋地灯和投射灯,很容易产生眩光,因此,经常会选择带有格栅或遮光罩的灯具,以减少眩光的产生。
![]()
图示:地埋灯鸟瞰整体灯光效果
还应特别注意灯具位置的选择,以保证安全,敷线应暗藏,不能直接让行人尤其是儿童接触到裸露的电气部分。在采用埋地灯具的场所应注意出光口表面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行人。尽量不要将投光灯具直接安装在树杆上,过重的灯具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且电线缠绕在树干上既有漏电的危险,又有碍白天观瞻。
位于城市中居住区附近的绿地公园,夜晚多是中老年人以及青年伴侣的活动场所。其照度要求不高,光源色的选择要考虑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
![]()
对于某些主题公园来说,需要突出其主题,营造出热闹的气氛。所以重点部位的亮度一般都较高,因此可以适当提高整个公园的照度,以形成明亮、热闹的氛围。
小A微信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