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成主义到科技前卫--西方灯光艺术溯源丨A · 趣谈
在二十世纪的西方前卫艺术中,灯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艺术创作媒介之一,乃至于我们可以从延绵不断的前卫艺术发展史中抽离出一股专以灯光作为表现手段艺术脉络。这类艺术通常被称之为Light Art,但在西方艺术史文脉中还有更为专指的词语——Lumia,直译即是灯光艺术。
0 追根溯源丨20C20S
灯光艺术的源头首先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构成主义者和包豪斯的教学体系1920年,构成主义雕塑家瑙姆·加波完成了作品《机动构成》。铁棒快速抖动的轨迹在视网膜上留下的视觉残像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个半透明的平面。整件作品与灯光无关,却提出了一个日后灯光艺术所包含的重要命题——视觉感官的错觉。

《机动构成》,1920年,瑙姆·加波
同年,马塞尔·杜尚推出了《转动的玻璃盘》。该作品依旧关注了视觉残像问题,但是在其中更进一步的研究了玻璃材质的反光与重叠。两件探讨视觉错觉的作品同时出现,使1920年成为灯光艺术编年中不可忽视的一页。
几乎同时,任教于包豪斯的乔纳斯·伊藤开始教授他后来广为人知的色彩理论课程。他的学生莫霍利·纳吉在1922年至1930年间完成的雕塑《光与空间调节器》是艺术史上很有分量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充分探索了光线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第一次使光成为雕塑本身研究的对象。
在这样的氛围下,包豪斯诞生了灯光艺术的先驱之一——德国人路德维克·赫希菲尔德-马克。马克最著名的作品当属1921年的《Farblichtmusiken》。马克将彩色灯光、机械模版和自己编的乐曲相结合,通过仪器中的灯光将模版形状投射出去以便观察其运动。这件作品还提供了一种把音乐转换为视觉形象的可能,从而被视作最早的多媒体艺术范例。
0 井喷时期丨20C60S-90S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灯光艺术的井喷时期,一时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灯光艺术家。在这里首先要提到德国零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奥托·皮埃内。
在零派中,他是唯一一个坚持使用灯光作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电玫瑰》像是倒置的舞厅旋转灯。其实在皮埃内的作品中已经隐约透露出些许大众生活的影子,毕竟绚丽多彩的舞池是消费时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

《电玫瑰》,1965年,奥托·皮埃内
两位希腊艺术家克里萨与塔基斯运用绚丽的灯光,很轻易地让人想到都市中五光十色的夜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开始脱离早期灯光艺术的投射手法,将注意力从投射形象转移到灯本身色彩,这一点尤值得注意。
在美国,唐·弗莱文善于用工业荧光灯管进行创作。他用白色荧光灯组合而成的《V塔特林纪念碑》系列作品再次提醒我们灯光艺术与构成主义的内在联系。

《V塔特林纪念碑》,唐·弗莱文
60年代后期,以镭射艺术、全息艺术、生物科学艺术、电脑艺术和通讯艺术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取代动态艺术的发展地位。其中,镭射艺术作为西方灯光艺术的分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分为两个流派:“投射派”和“空间派”。
“投射派”从镭射光线的两个物理特征来运用这一艺术媒介,其一是它的长距离延展效果,其二是它长距离的精准效果,以罗肯·柯布斯、达尼·卡拉万为代表。1978年,柯布斯在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的镭射艺术作品《向伽利略致敬》,令人印象深刻。

达尼·卡拉万 《向伽利略致敬》
“空间派”以美国“艺术和科学”项目的成员为代表,特雷尔和欧文是翘楚,同时也是著名的灯光艺术家。他们试图分析出在感觉剥夺、视觉刺激、空间感受等条件下人类的视觉变化,并企图通过艺术的手段加以表现和研究。

詹姆斯·特雷尔作品
这一初衷在特雷尔的作品中尤为明显。他在1983年创造的《Dana》,通过对灯光的运用,使得观众始终不能确认墙面上的紫色方块是否仅仅就是单纯的平面色块。实际上,这一色块是特雷尔在墙上凿出的一个长方体凹窟,并使其中充盈了紫外线光。
0 混合时期丨20C90S
最后,我们要将提到一位相对年轻的灯光艺术家吉米·坎贝尔。坎贝尔的一些LED矩阵作品有时很难分辨是影像视频还是灯光艺术,比如他在2001于第五大道展出的名为《教堂》的作品。这一作品的LED大屏幕与电脑设备相连接,投射出人物运动的形态,难免给观众留下一种观看视频的感觉。坎贝尔很好地代表灯光艺术延续到当下的所有特点:一者是艺术性,再者是科技化。

吉米·坎贝尔 《教堂》
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大胆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形态、传媒手段以及照明技术的发展,恰如坎贝尔作品所透露出的讯息,灯光艺术一方面会保有自己独特表现形态;同时由于它与科技的天然联系,也必将与更高科技手段的艺术形式相融合,迈出崭新的一步?
小A微信百度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