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你有被这样忽悠过吗?

不过,作为经销商,最好还是得冷静的对待这些来自厂家的豪言壮语,甚至,还得要学会在厂家的豪言壮语中嗅出一些危险的味道来,未雨绸缪,早做防范。
下面,笔者就列举些常见的厂家版豪言壮语,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供各位经销商同行参考之用。

现在很流行这个,有条件要上市,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市,似乎一上市就有巨额资金进入,就能进入资本运作层面,就能马上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了。
上市,对企业来说,或许是件大好事,但对经销商来说,那可不一定。一上市,被监管的方面就多了起来,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灵活度马上就得下降,合理不合法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并且,为了迎接上市,企业对利润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往往还得是持续几年的利润,这很有可能会侵占到经销商的利润。

现在明星越来越多,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也在逐渐稀释,那种明星广告一投,消费者蜂拥而来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厂家老板对明星广告抱着不少期望,当然了,也有不少厂家老板往往是出于个人喜好而来聘请明星做广告的。
花巨资请明星做广告,必然要压缩线下的地面市场费用,使得市场经费将更为紧张,进一步压缩经销商的市场费用申请。再者,请明星做广告的费用必然是要打到产品价格里去的,而经销商又是产品的第一个买单者,也就是说,这请明星做广告的钱其实也都是经销商自己掏的。

很多昏了头的厂家老板以为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成功的经验完全复制到另外一个领域,再加上那个“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理论的宣扬,或许还有些地方政府的调控因素,有些厂家兴致勃勃的跨领域发展,这对经销商来说,往往是灾难性的。
因为厂家的财力和精力一旦转移到其他领域去之后,对本业的关注度必然有所下降,例如产品的更新换代,市场动作的创新,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和竞争策略等工作往往也就跟不上了。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一旦厂家的注意力分散之后,对经销商的市场经营活动必然会产生了些负面影响。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那种大家愿意共同遵守的行为理念标准,是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在被明令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遵守执行的制度。企业文化一旦被写在公司的公文上,那就是制度了,这种企业文化制度要比常规性的工作管理制度更加引起员工的反感。因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个人意识形态的放大和膨胀。
这些企业所开展的企业文化,从杀伤威力来说,差不多就是企业内部的文化大革命,极其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员工利用,利用来表现自己,或是打击报复其他同事。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推行活动差不多就是一场浩劫,往往导致一些优秀的骨干员工纷纷离去,企业文化学习的积极份子趁机爬上台来,这些人事上的变动,以及优秀业务人员的离职,对经销商的生意运行不能不说没有影响。

俗话说这厂家老板有三种:
一种叫皇总,喜欢戴各种各样的高帽子;
一种叫量总,总是追求产销量的增长;
一种叫利总,把利润作为追求重点所在。
在厂家老板群体中,以量总最为普遍,总喜欢把产能,销量,行业占有率,规模优势,与竞争对手的销量差距等等要素挂在嘴边。但是,商品生产出来容易,加大产能也不难,问题是谁来卖?当然还得是经销商来消化厂家的产能。
厂家为了达成产销量上的突破,必然会对业务人员施加更大的压力,业务人员在高压之下,必然又得再来向经销商施加压力,甚至会哄骗经销商打款发货。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能完成厂家总部所下达的任务量,在当前经销商已无潜力可挖的情况下,还会采取更替经销商的做法。

厂家要比经销商更加重视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在当今电脑网络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诸如ERP,网络化OA办公系统,网上业务管理系统之类管理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厂家所引进。
在实现厂家内部联网运作之后,下一步就开始打经销商的主意了,设法把自己的网络化系统导入到经销商公司里去,实现厂商之间的联网。表面上来看,这将有助于厂商之间沟通效率的提升,但是,也给经销商在税务,仓库压货,下线客户经营状况的保密性等方面留下了隐患,并且导致厂家对经销商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