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冲刺IPO的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普照明”)2014年度销售业绩达39亿元。不过,当下照明行业正处产业快速升级阶段,行业洗牌也在日益加速。短期内,LED照明市场仍处于相对混乱的无序竞争状态。
在行业大量采用OEM的模式下,过去几年时间,欧普照明也频频因质量问题遭到媒体曝光。
净利下降近三年中,欧普照明的营收从31.38亿元增至38.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不升反降,从4.27亿元降至2.93亿元。
“主要来自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及营业外收入的减少。”欧普照明在招股书中解释称。
在照明行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2014年,欧普照明在管理方面扩充管理团队、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在销售方面扩充销售队伍,推动国内营销渠道向三、四线城市及乡村下沉,提高线上、线下业务的消费者服务能力。这些都导致了欧普照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影响了利润水平。
同时,欧普照明为加大海外业务投入,在欧洲、巴西、印度、南非等地开设子公司。然而,在欧普照明的海外子公司中,除欧普迪拜之外,欧普巴西、欧普南非、欧普荷兰和欧普印度均处亏损状态,欧普荷兰两个公司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额逾2839万元。
一位LED产业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说:“欧普照明海外子公司目前仍未盈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欧普照明的整体业绩。”
OEM模式隐忧欧普照明定位为专业绿色节能照明企业,从募投项目可见,LED仍是其未来发展的重心。在招股书上,可以看到近年来,欧普照明的LED照明产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尽管已是照明应用企业中的“龙头老大”,欧普照明大量产品仍采用OEM模式生产。
2014年欧普照明的家居灯具、光源、照明控制及其他、商照灯具OEM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69亿元、2.30亿元、4.21亿元、3.05亿元,占比分别为45.25%、23.42%、62.13%、60.82%。其中,照明控制及其他、商照灯具OEM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最高。
照明控制及其他产品主要为电工产品和集成吊顶等,而商照产品包括基础功能型产品(如筒射灯)和定制化商照灯具两类,欧普照明在过去一直采用OEM 生产方式。2013年以来,欧普照明已加强产品自制开发,因此2014年OEM占比较2012年已有所下降。
OEM模式在给欧普照明带来更具经济性生产结构的同时,也带来了产品质量风险。
5月4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广州市流通领域销售的插头插座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查检验。抽检结果中,标称由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欧普生产的、商标为“OPPLE”的单开关四位转换器“耐热”项目被检不合格。
欧普照明在招股书中坦承,报告期内,公司个别产品曾因质量问题被质检部门列为不合格产品。
“照明行业的产业链条较长,生产流程复杂,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同时,公司产品种类繁多、部分产品通过OEM方式生产,个别产品可能因为产品工艺设计、电子元器件兼容、产品运输、安装使用环境、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原因而出现质量问题。”欧普照明在招股书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