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庆祝 吉隆坡7月31日消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刚刚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在揭晓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前,巴赫宣布了2020年冬青奥会的主办城市,瑞士洛桑以71票对10票的绝对优势,击败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获得主办权。
北京时间17:55左右,巴赫接过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宿拉-西德克手中的信封。打开信封后,清晰念出了“北京”,并向公众展示了信笺的内容。
据随后公布的投票结果,现场共有8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做出了选择,1人弃权,北京以44-40的微弱优势胜出。
◆ 将有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与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一样,人们对其有“需求”是一个基本条件。
在这一点上,冬奥会的赛事规模虽无法与夏季奥运会相比,但其参赛人数已从1924年的258名上升2014年的5000多人,冬奥会也成为全球最吸引眼球的赛事之一。
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电视转播时间长达8.8万小时,实况转播的电视公司达300多家。有数据显示,此届冬奥会有3/4的美国人曾看,加拿大高达90%,同时,韩国是2/3的人观看了赛事转播,中国就有约1.9亿人观看了至少15分钟的转播。
按照国际经验分析,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民众将会对体育运动有所需求;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运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人均GDP在2011年超过5000美元,去年则达到了7575美元);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会迎来冰雪运动发展的 “黄金期”。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的雪场总数有458家,滑雪人次突破1000万人次,从2010~2015年期间,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依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相对成熟的300家滑雪场,年收入过百亿;而全国31个省份中有29个开展了冰雪运动。
加拿大权威机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滑雪人口从1996年的1万人,目前已增长至超过1000万人,而举办冬奥会有望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
◆ 冰雪运动成下一个“风口” 如若再针对不同游客,细化体验游客、深度体验游客以及冰雪发烧友、冰雪专业培训等不同等级大众雪场和专业雪场的话,再加冰雪运动相匹配的器械制造、技能培训产业、观光旅游、冰雪运动配套服务娱乐等链条上的产业发展,冰雪运动无疑又成为下一个体育产业投资的“风口”。
“这一点已不是什么预测。单看体育产业领域的投资热,冰雪项目已是一大热点。”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德良表示。
“大家抢滩,首先是抢资源,比如东北、内蒙古,近几年,已有大型企业进入其中,但这个投资有多大,并不好估算。”北京一基金管理公司高管封总表示。
比如,黑龙江就有210多家滑雪场,但主要都是中小型的。到目前为止,黑龙江大型的冰雪运动场馆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建设,近几年大型企业介入的热情正在逐渐 升温,其中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是未来4年万达集团在东北地区最大的文化旅游投资项目,包括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东北最大电影城、黑龙江最大酒店群在内的 文旅活动设施,总投资在200亿元。
除了东北、内蒙古外,浙江、湖南等地的冰雪运动投资同样火热。
尽管冰雪运动所带来的投资无法预算,但若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动消费500元/年”的假设测算的话, 国内冰雪产业未来每年将创造活动收入325亿元左右,以较为正常的1:1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测算的话,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 3000亿元以上。
◆ 65%场馆建设源于社会投资 在国际奥委会的《2020议程》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节俭办奥运。而在北京的申办报告中,财政预算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表扬。北京冬奥申委财务及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周星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们有钱,有实力,但是不乱花钱,一样保证举办一届高标准的冬奥会。”
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也曾表示:“中国政府是北京申办冬奥会的坚强后盾,保证提供财政支持。”
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显示,关于冬奥会的财政预算有两个数字,一个是赛事编制预算约为15.6亿美元,另一个是包括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在内的场馆建设预算,约为15.1亿美元。
“在这15.1亿美元当中,有65%来源于社会投资,比如说三个奥运村都是社会投资。在赛事结束后,北京和张家口崇礼的奥运村将作为商品房出售,延庆的奥运村则将成为度假村酒店。” 周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