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不够美好,那就让我们创造一个新的吧!这是我做这个项目的原因。这个项目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完全打造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独立的世界里,它仿佛是是自洽的,有自然,有风,跟外界有序的联系,内部完备整齐,无奇不缺。这就是一个在上海闹市的空中桃花源。 ——俞挺
这次的改造项目--水塔上的家,住着爷奶二人与孙女,改造后最大的心愿是儿子儿媳也同住在此。上海老城厢上空的家,39平承纳着一家人衣、住、吃、行的所有内容。
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二季第一期,首次
由建筑师而非室内设计师俞挺先生担当主创。建筑师的参与很好地应和了水塔之家的特殊性。这次改造不是一次室内装修的升级,而是对原来无序混乱的居住功能和空间重新组织规划。
![]()
图示:水塔房外观改造前后对比
![]()
图示:楼梯改造前与改造后对比
![]()
图示:厨房改造前后对比
![]()
图示:客厅改造前后对比
![]()
图示:卧室改造前后对比
![]()
图示:楼梯处洗手间前后对比
![]()
图示:阳台改造前后对比
设计师在原有的两层空间中增加了一个夹层,看似挤压了原有空间,但是因为这个错层每个不同功能的房间实际上变得疏离。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都要经过一段不短的“跋涉”。
![]()
图示:改造后剖面图
“挤压”,即这个错层的建立,让原本聚集一起没有隐私的空间打散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每个房间的私密性得到了保证。但这还不够,建筑师希望有在不**间之间“跋涉”过程中,能有室内室外空间交替的感觉,并对此做了强化。
![]()
图示:改造后的入口玄关
![]()
图示:改造后的厨房
![]()
图示:改造后的客厅
比如楼道中的红枫叶墙,结合红枫叶墙设计的天窗,天窗下正对的鱼缸以及儿童房的凸窗...都让人感觉并不是居住在一个密闭的室内,而是居住在由室外环境串联起的一个个小的房屋里面。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个微型城市的概念,进入每个房间之前,不是直接进入自己的家,而是进入一个“桃花源村”。房间就是这个村子的一个个小房子。
![]()
图示:改造后的楼道
![]()
图示:改造后的儿童房
除了基本的居住功能,设计发掘出了户主意料之外的功能。改造后的空间舒适、尺度宜人,居住在这里不仅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更有情怀。
![]()
图示:改造后的老人房
户主曾经想在坡屋增加一个屋顶花园,出于安全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考虑。最终他看到的是一个在阳台上的垂直花园。外立面适当的改建体也是设计师一种态度的体现,即便是改变一个微小的个体,也要作出对负面城市空间的一种积极回应。
![]()
把梦想、改造两个词和家联系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怀着浪漫的梦,又通过双手艰苦的劳动,营建属于自己精神和物质的居所。
![]()
从钢筋水泥的毛胚,到一手打造成的舒适温馨小家。然后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回家,满足、自豪、成就感,满满的都是幸福。
俞挺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 荣誉会员
独立建筑师、博士、教授级
为什么会接这个项目?俞挺:业主的生活观感动了我,他们即使在比较窘迫的状态下,依然乐观,并且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建筑师做惯了大尺度项目,做小面积的室内设计是否适应?俞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建筑师善于空间营造,更容易做出功能丰富的立体空间,无关面积。就像这个项目,虽然只有39平方的面积却像是别墅一样,讲究的是房间和房间之间的关系,天上的光线如何为我所用,人在空间里面穿行的体验。
设计过程中是否新增了更多需求?俞挺:不断会有变更以及新的需求加进来,设计师需要根据现场实际的问题调整设计;完整的图纸交到施工公司手里,不能严格按照图纸落实设计,临时的变更需要设计师及时作出应变,必要的时候整面墙体也要返工。设计不仅仅是设计,更是图纸之外与多方的沟通。
![]()
![]()
图示:俞挺先生手绘概念图
0项目信息主设计师俞挺(独立建筑师,教授)
设计团队夏慕蓉、葛宇斐、王素玉、刘奇才、于军峰
设计时间方案:2015.4-2015.5
施工:2015.5-2015.7
最后,为大家献上
最新一期《梦想改造家》的精彩片段,小编有精心准备,喜欢的亲请点赞分享哦!\\(^o^)/~
小A微信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