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GDP、财税、物价、就业、养老︱看哪些“新常态”你需要知晓!
国民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好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据盛来运介绍,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盛来运表示,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针对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政府公布的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的数字比不少机构预测的要高”的问题,盛来运表示,7%的增长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之所以能够克服压力、克服困难,实现7%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
总理四提“盘活存量资金”唤醒“沉睡财政”
仅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4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月1日,“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有效支持经济增长”;5月13日,“决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6月10日,“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坚决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 6月17日,“通过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增加安排中央投资,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带动更多地方和社会投资”。
7月8日,在下半年刚刚启幕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指出,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
挤掉财政水分、盘活“趴窝”资金、让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发力成为宏观调控的创新之举。国务院牵头、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发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始终贯穿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正所谓“公帑何以惠民生?财政活水存量来。”
涨幅温和可控下半年仍将低位运行
“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物价稳定,关乎民生。国家经济的发展,于百姓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当属“物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温和。回顾上半年CPI的走势,通胀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1月份 CPI同比上涨0.8%,2月份、3月份CPI均上涨1.4%,4月份涨幅回升至1.5%,5月份涨幅又回落至1.2%,6月份回升至1.4%。党中央及国务院始终将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加速推进价格改革,从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则认为,虽然从CPI的水平来看,当前物价涨幅温和,但是经过多年的上涨,有些物价的绝对水平已经不低。对于下半年的物价走势,业内普遍预测CPI仍将低位运行。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油价以及居住类价格的回升,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小幅回升。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分析,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猪周期”温和来临;二是翘尾因素消失,能源价格涨幅将扩大;三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跌幅有望收窄。
形势总体平稳 “双创”释放“人才红利”
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6月26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与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举办了“2015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会”,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会上表示,我国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等多项指标平稳增长,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各项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我国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出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据人民财经统计,今年上半年,李克强总理9次在其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部署。李克强强调:“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不断增加百姓的收入。”
多项改革相继“破冰”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