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mbiva 于 2015-7-15 16:02 编辑
总结一下,和两年前搞的那个灯相比思路大不同,回到透镜(因为Ledil 2x2 新系列有提供12种配光,加上安装更方便,只需铆钉而不需要螺丝或胶水)
因为这两年(英国)道路承包商和客户大大加重了安装/维护简易度/成本的考量,竞标不仅仅靠的是总拥有成本,性能与价格。
结构决定采用中轴,综合分析和吸取了几个厂商的中轴设计的优缺点(中轴设计由意大利 iGuizzini 在2年前的WOW路灯发起,但铰链结构略复杂,后来德国 Schreder 和英国的 DW Windsor 也各推出了中轴设计)。中轴的好处是可快速打开/关闭路灯外壳,安装简易(只需要安装下部,然后插入上部),便于维护(5年电力检查),同时能快速维修(无需工具,几秒钟内更换上新的光源/驱动器,换下旧的)。
因为大家竞争用的芯片 (目前最流行 Luxeon TX 与 XPG2) 和透镜都类似,所以性能方面主要靠散热比拼,不少公司现在连导热介质也省去了(由于PCB 可靠新大大提高),散热片也越做越小。这次在保持美观的情况下调整了散热片的走向和大小,按照趋势进行光学/驱动器完全隔离 (中空,空气绝缘), 环境温度 25 度满功率 Ts 控制在83度以下(900mA 驱动电流),L90 > 10万小时还是能保证。
剩下的考量自然是成本,上下部分组装已经大大简化减少人工,还是沿用玻璃夹片使得灯具宽度只有 296mm(如果用框架搭配两侧至少各增加 20-30mm) 风阻系数经过 SW 计算只有 0.75,等效投影面积 0.042,重量 9 kg 左右,对于最高 180W 的路灯已经控制在极小,单手提起也非常方便。









目前已完成热测试与部分配光测试
发热程度比设计时SW模拟的低 2 度,配光效率比SW模拟的高 5%,说明根据经验积累已经越来越精确
- B2.JPG
- OP1.JPG
- RE2.JPG
- S0.jpg
- S5.jpg
- S7.jpg
- S9.jpg
- S10.jpg
- S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