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走进世界各地的哪一个博物馆,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无处不在的一点:灯光。
是那些灯光烘托出展品本身,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灯光,可能给文物带来不可恢复的损害,这是每个策展人都要面对的一个矛盾。
越是历史悠久的艺术作品,对于馆藏和展出的条件要求越高。为了保护那些珍贵且不可再生的藏品,博物馆的温度、湿度都必须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坐在展厅一角的工作人员则经常需要站起来,告诉试图拍照的观众,拍摄作品的时候不要开闪光灯。
最近的几年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陆续完成的一件事,就是将馆内的照明系统换成 LED 照明。作为一个通了电的发光二极管,LED 灯的优势非常明显:光效率高、能耗小,寿命长,一个 LED 灯正常情况下可使用 20 年。同时,相比起传统照明系统,内置了传感器的智能 LED 照明系统,能做的事情远比在黑暗的室内提供光源多得多。
位于华沙的波兰国立博物馆(The Warsaw National Museum)最近正在将照明系统换成 LED 灯,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可调节色温的 LED 照明系统的博物馆。
不同色温(CCT)的灯光,能够给不同的艺术作品带来加强效果,比如说暖色调的光源能够加强画作中的金色调,新的灯光管理系统让针对具体画作的色温调节更为容易。
这家博物馆的展厅几乎没有任何自然光,在提前设定好的开放时间里,展厅内的 LED 灯会由邻近的传感器开启,也就是说,当传感器感知到观众进入展厅,才会开启一些特定的光源。在节能的同时,这样也能也减少光对文物的损害。
![]()
荷兰国立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
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则早在 2013 年就用全套 LED 照明替换了传统的卤素射灯。卤素灯照明更擅长于表现画作中的红色和黄色,而在蓝色、绿色调的表达上就显得有些局限,另一方面,卤素灯照明的寿命并不长,灯光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变暗。
飞利浦专业照明系统负责人 Jeff Cassis 主导了整个项目,他告诉《好奇心日报》,荷兰国立博物馆展出的绝大多数藏品都是油画,他们选择了相对来说暖白色调 LED 灯,尽管没有为每一幅作品单独设置灯光的色温,目前他们采用的灯光照明已经能对大多数画作都有较好的烘托效果。
![]()
荷兰guo jia博物馆“滑铁卢之战”展厅
这家博物馆收藏了伦勃朗、维米尔、梵高等荷兰著名艺术家的经典画作,仔细留意展厅的灯光,天花板上的 LED 灯都被安置在特定的角度。
Jeff Cassis 告诉记者,在设计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照明之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将光源按不同的角度设置,以柔和的光晕投射在展览空间中,而不是在展品上形成一个一个光斑。相比起传统的照明,LED 灯光能够更精确地调节光线投射的角度。
事实上,LED 照明能为博物馆做的事不止于此,比如说,为观众提供导览。
在 GPS 信号被阻隔的室内,博物馆已经想尽办法来提升语音导览的体验,大部分博物馆使用的方法是为展品编号,观众在导览讲解器上输入对应的数字即可查看相关介绍。也有一些博物馆使用苹果的 Beacon 技术来提高室内定位的精确度,IBM 在新德里的研究团队还实验过用手机里的加速度感应器收集数据,判断观众用户的视线正朝着哪个方向,从而自动弹出相应的介绍。
5月,飞利浦在位于法国里尔的一家家乐福超市试验了灯光室内导航项目。这家超市里安装了内置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LED灯带,连起来长达2.5千米。飞利浦室内LED照明定位业务负责人Gerben van der Lugt告诉记者,这些LED灯能够发出一种能为手机摄像头所识别的信号,据此,它们能将室内定位的误差减少到10厘米以内。
飞利浦照明外部传播负责人 Neil Pattie 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商业合作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是它们已经在荷兰的一家小型博物馆推行过试点项目,将 LED 照明定位和馆内导览结合起来。
目前,这一试点项目已经结束。飞利浦并没有向《好奇心日报》透露,人们什么时候能在博物馆里真正用上这项技术。正如 Gerben van der Lugt 在采访中谈到的,作为一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一项技术会不会被用在具体的场景中,还要看客户的。
学习灯光的艺术 就来明课堂光--创造空间体验的力量
——郑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