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汽车的大灯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光源从最初的卤素灯泡发变成了LED甚至是激光照明。但这些先进的大灯一定能达到安全行车的要求吗?
![]()
近日,美国南加州汽车研究中心车辆俱乐部(AAA)对市面上常见的卤素、氙气、LED汽车大灯的夜间照明安全性做了一番调查并公布了测试报告,报告显示,无论是近光灯还是远光灯,比对现行的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的车灯安全指南,现有车辆夜间行驶在没有街灯的道路上时,各类型大灯的照射距离均没有达到让车主发现目标然后及时反应并刹车停止的安全距离。该报告还对比了市场上现有的卤素灯、氙灯和LED车灯的实际安全照射距离,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卤素灯:时速超60公里可能不安全?
具体来看,AAA的夜道测试结果显示,卤素灯近光灯模式下在车速行驶到40英里/小时(约为60公里/小时)后就可能不会安全地照亮没有路灯的道路,给车主的夜间行车造成安全隐患,而目前道路上绝大多数车型均配备了卤素灯。
尽管在测试中,卤素灯的远光灯模式能够提升车主可视距离28%,但是在现实行车环境中,当车速达到48英里/小时(约为77公里/小时)以后,远光灯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照射距离来让车主安全停车。而且AAA的调查还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国车主表示会在夜间行车过程中,尤其是在没有街灯的路面行驶时,会有规律的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氙灯和LED灯:夜路时速不能超72公里?
测试发现,与卤素灯相比,目前市场上更为先进的头灯技术,比如HID和LED大灯在夜间没有街灯的路面行驶时,近光灯照射范围要远25%,但是仍然在时速达到45英里/小时(约为72公里/小时)后也不能完全安全照亮道路。开启远光灯模式下,这些大灯的照射距离会比近光灯模式下提升至500英尺。但是尽管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还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大灯技术,可是与全日照下行车能见距离相比,仍然要小60%。
如何确保更为安全的夜间驾驶?
“尽管最新技术的大灯可视距离提升明显,让人们感受到了安全的保障,但是仍然有提升的空间。”AAA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与欧洲市场上鼓励车型应用更为先进的头灯技术不同,美国政府法规目前仍然限制在售车辆大灯的光输出强度。AAA目前正与美国政策制定部门合作去确保联邦政府的法规跟上不断进步的新技术。”
这里有个问题,汽车厂家在车灯方面的技术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实现既能让车主夜间可视距离足够长,视线足够宽,同时还不会因为灯光强度太大而影响其他车辆的安全行驶,这似乎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好在,目前一些车企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上述问题并给出了具体方案。
比如奥迪等厂家推出的后视镜自动防眩目技术,这种后视镜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后方光线强度,并自动调整镜面反射效果,使夜晚后方车辆刺眼的灯光变得暗淡而柔和。沃尔沃还推出FAHB全智能主动式远光灯技术,该技术利用探测装置随时扫描监测前方及对向的车辆,当监测到前方车辆时,系统中的投影模块将会启动,利用大灯中的挡板自动遮挡住相应区域的灯光,不干扰前车视线;并随着车辆的移动,及时扫描本车与前车距离,直到会车或超车结束为止。
当然,除了车企的努力以及相关标准的完善,车主自身在用车过程中也应注意车灯保养。AAA的测试就发现,大灯透镜总成污浊也会对光的强度和亮度产生影响,透镜上的保护罩在车辆使用五年左右会慢慢变得老化和污浊,降低光输出,也会因为光散射给对面车辆的车主造成晃眼,所以旧车型每年都需要进行保养检查,提升美观度的同时,也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
另外,还需要提醒国内车主的是,虽然在普通夜晚,开启氙灯及透镜的远光灯效果相比卤素灯要更好,但是这个前提是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不能太差。由于氙灯的色温较高,在遇到能见度不好的雾天情况下,会和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发生漫反射,眼前出现一片白,这时候反而是普通卤素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穿透力更有优势。
延伸阅读:值得一提的是,在照明行业,不少厂商则选择切入毛利较高的LED车用照明领域。过去LED灯泡仅出现在高级车之中,近来受惠于高功率LED灯泡的良率提升,以及单品价格快速下跌,使得车外LED照明逐渐从高阶车款转移至中阶车款之中,也让车外照明市场呈现稳定发展。有机构预估,光是LED灯泡在远近灯与雾灯应用的市场产值,可望在2018年达到3.13亿美元,至于日行灯则在受惠于各国法规的实施,未来5年复合成长率亦高达21%。因此,汽车照明成为了当之无愧的LED新蓝海。
近日,在LED车灯领域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收购案例。欧司朗合作伙伴法雷奥近日公布该公司已经同法国Aledia公司达成协议,并采取增资的方式收购后者10.5%的股权。此次收购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可以整合Aledia公司的3DLED技术,以加强在汽车照明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