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D照明渠道中山站记者 明心】古镇物流业的乱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包括物流企业和LED照明企业在内,可以说没有一家处在局中的个体不对其“爱恨交缠”。
4月10日上午,“星鸿物流卷走古镇1.3亿”这则消息在行业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马上引发了一系列的“恐慌效应”,一些货主甚至聚集到当地政府闹访。随后,当地政府发布消息称:这起“跑路事件”是虚假信息,经查证为公司内部账目纠纷。
专业的灯饰照明物流运输公司一直是“配角”地位,这次虚构的“跑路事件”,之所以会在社会上迅速发酵,也与古镇长期以来形成的“代收代付”物流金融模式密不可分。
旺季来临,物流公司各条线路都会爆满 其实,谈起古镇的专业物流,相信很多人都会示以“两头表情”:竖起大拇指及无奈地摇头。
“企业将货物、商家将资金押在物流方,就形成了物流与灯企及商家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有流言蜚语的出现,企业无不担心自己血本无归,这样的心理容易导致理性丧失,一拥而去‘讨货追债’。”一位灯饰企业负责人这样总结。
“目前古镇平均每天会有价值超过1个亿的灯具通过物流输送到全国各地经销商处,每天货运量在3万立方米左右。”一位当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LED记者。 而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古镇现有货运部、托运部、快递公司等物流运输企业250多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但其中约有40%为个体工商户,经营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
个体经营者,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缺乏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手写开单,或者放着电脑只用来计数却不通联,且普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同时,许多名为货运公司的物流企业甚至分散在城镇和各村的出租屋内,给政府部门监管造成了一定难度。
广东省物流协会副会长、秦粤物流总裁封建中坦言:“物流确实是古镇灯饰的命脉。但企业数量众多,品牌信誉和产值产能差距极大,甚至达到百倍之巨。可以说古镇物流市场仍处于散兵游勇状态。” 而长期以来,古镇绝大多数灯饰产品靠汽车货运公司来承担运输,厂家、商家、物流形成了利益共存的“铁三角”关系,甚至演变出物流公司托运代收、代付、垫付等货运部充当“交通银行”角色的情况。一旦物流“跑路”,企业必损失惨重。
在近年的雄记灯饰和凤光照明等的倒闭事件中,均有一大批供应商是手持数量众多的物流支票到公安机关登记货款损失。这其中,就凸显出物流公司变身“交通银行”的古镇特色。
如果要追根溯源,物流公司的“代收代付、支票流通”等也确实是古镇特色之一。多年来,古镇成熟的产业集群催生了数量庞大的企业,且其中95%为中小型企业,全国有实力的大商家比例也不超过10%,现金周转压力可想而知。加上产品和渠道同质化严重,行业诚信度低,代付、垫付也确实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流问题。
物流支票常常由成品企业流通到配件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古镇照明灯饰产业刚刚起步,作为配套的物流企业受到相关政策的管制,基本上是专线经营,即如跑南昌线就得去交通运输部门申请执照后,交付一定的押金,然后才能专营这条线路的物流生意。
曙光物流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有孙表示:当时只要一个铺子、一张桌子、几块牌子、几辆车子、5万元的注册资金,就算是踏进了物流行业的门槛。而业务模式只是负责按照厂家的要求,将货物运到经销商所在的城市,再由对方自行分发给不同的经销商。
2001年,国家物流管制开放以后,古镇物流业得到高速发展。古镇周边没有港口、机场,因此,公路成了唯一的交通载体。而众多中小企业和经销商之间信息不明朗,货款结算或者纠纷解决就十分麻烦。
“假如客户发送1万元的货物到乌鲁木齐,能有20%的毛利,但若是需要去当地追讨货款,路费就不止2000元。”封建中介绍道。
在这种需求下,物流企业开始推广“代收代付”的服务方式,即物流企业代替生产厂家向灯饰经销商收取货款并结还给生产厂家。
其形成的模式基本上是:厂家出货,把货送到(客户指定或自己认定的)货运公司,物流企业根据厂家的要求注明收款方式(代付或不代付,代付方式占了大多数),然后把货发到目的地。货送到之后再根据厂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货款收回。代生产厂家收取货款,以此减少厂家追讨货款的麻烦。
刚开始是厂商和物流公司之间自发形成货到验收后由物流公司人员代收货款;后来,厂家与商家也并不再“货到付款”,而是销售一批货物后再付款,频繁周转于两者之间的物流公司又承担其代收功能。
如今,厂家需要更快回笼资金,于是又与物流公司达成垫付协议,即物流公司在货到无误后开出垫付货款的支票,等从商家处回笼货款后再与厂家兑现支票款项。自此,物流公司正式充当了“第三方银行”的角色。
可见,
物流企业承担着代付风险的同时,也掌控了某段时间的现金支配权,并会向厂家开具30天到60天不等的预期支票。而且,物流还能收取货款的5‰作为手续费。 有物流公司老板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每年古镇‘代付、垫付’支票金额达到10亿元,那么就等于给1000家企业每家提供无息贷款100万元。生产与销售不再受到资金到位滞后的约束,产业链正常运转无疑解决了很多要做大做强的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问题。”由此看来,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有其利必有其弊”,对于现阶段在古镇物流企业、托运部中颇受欢迎的“托运代付”模式,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意识到:应该理性看待,在肯定其给中小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存在的诸多弊端。
2004年古镇某货运公司“跑路”就卷走了厂家600多万元货款,2005年古镇更出现十天内三家物流公司相继“蒸发”事件,涉案金额近千万。2010年9月,横栏“振发物流卷款跑路事件”发生,光是古镇受牵连企业和个人就有905宗,金额近5000万元,影响极大。2011年,古镇两家物流公司再次上演同类事件。 “可以说,几乎每年都会有物流卷款跑路事件发生,只是金额大小不同,影响力也相异而已。” 冠华照明董事长余早生向记者透露,“每次出事后,预期支票的日期就缩短了很多。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出台措施监管物流企业了。”
对LED照明企业而言,代收代付最大的危害就是货款挪用。由于物流公司代收货款和其与卖货方结算货款之间往往有一个约定的时间周期,在交付前形成一个资金沉淀期,物流经营业主只要挪用一周时间,就可把这笔代收货款挪为其他用途,缓解其资金紧张。
专业物流是产业基地产品快速而低成本走向全国的大动脉 还有些卖货方由于因故长期不按时去领取代收货款,这样就为物流经营业主挪用代收货款提供了方便。更有甚者,当这些物流经营业主在经营不善时,利用信息不对称,趁卖货方不注意,就把卖货方所发的货物及已代收货款卷跑,出现“跑路”事件,使得卖货方无法查找追缴所骗货物、货款。
据古镇农业银行负责人透露,在销售旺季,曾经发现一家物流公司每日对外开出的支票高达600张。物流公司之所以能轻易取得厂家的信任,也正是他们手中有着银行提供的这些“预期支票”。
“银行对支票金额、出票时间、物流企业实力等不能很好监督掌控,而且,部分物流企业为了让这笔货款增值,便将其挪于他用,如炒股、炒地皮、投资办厂、放高利贷,甚至干脆拿去赌博。”古镇政府金融办一位负责人说道。
“古镇‘物流支票’模式本是一种民间的金融创新,但这一模式存在着信誉和系统监管的风险,而一旦出现空头支票或一两家物流公司跑路,就会极大地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封建中坦言,厂家在选择物流企业时,应认真考察,理性选择信誉高、规模大的配套合作伙伴。 其实,自2010年 9 月以来,中山市古镇镇对空头支票和物流公司进行过大力整治,并率先试点上限支票核销制度,建立失信企业通报制度,并呼吁企业慎用支票,防范物流企业代收代付模式的风险。同时,古镇镇政府联合古镇物流企业推出了“货运企业诚信联盟”,这一政策对规范物流企业的代收代付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行政的短期引导带来的仅仅是暂时的“太平”,后来,古镇厂家发现:一些物流公司就到周边城市申领支票,甚至出现了四川、湖北、重庆乃至黑龙江、宁波的异地支票,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支票的风险性和不可操控性。而此次星鸿物流公司也是选择外地支票,其中的风险性可想而知。
古镇不少规范经营的物流企业负责人都呼吁:将经营较好的物流企业留在古镇,纳入严格管理体系,而将其他物流企业(信誉不好、资金匮乏等)全部淘汰。
“真正解决方法不是只施行支票核销制度,将支票一核了事,而应将所有物流企业纳入监控系统之中,监控大额支付变动情况,并对挪用公款资金的企业主追究责任。”一位物流公司老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