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网·关注】智能照明企业忙 市场寒推广难

虽然智能照明口号已有10年之久,然而技术及风口不属于那个年代。LED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照明商品也有加速成为企业争夺之概念营销的势头,但要真正走向大众终端,前提是仍需要跨过技术、用户、市场这三道坎。
房地产企业借势“智能照明”
  
  “定位是不错,但相对于繁复的智能系统,我还是看重地段、质量和价格。”在中山某以智慧家居示范社区为卖点的大型楼盘,不少消费者感到新鲜,但真正将这个“主题”列入要素的却寥寥无几。
  
  “这毕竟是新兴的项目,舍得为此花钱的客户很少。照明更是家居和楼宇系统的很小部分,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就算是我们这个以此为主题的规模小区也不会过于关注。”面对记者的关于智能照明系统的提问,该楼盘营销负责人坦承:就光智能体验方面,他自己也觉得用手机或者开关记忆分段控制有点复杂,甚至还比单纯调光的“傻瓜”操控更麻烦。
  
  智能系统概念在越来越多的楼盘宣传推广中得到体现。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4年,已经有4个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总计311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总投资或将超过1.6万亿元,其中家居领域将超过千亿元。
  
  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开展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硕大的开展空间。而这也是房地产公司纷纷开始涉足“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个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抢夺这部分市场之外,改变用户观念,让智能家居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也是房地产企业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进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飞利浦、木林森、阳光率先进入智能“战场”
  
  作为家居建材行业中最具科技含量的门类,随着LED技术的发展,照明一直是智能家居“先行者”。未来,灯光将不止限于照明,更可用来传递信息和数据,通过最新研发的智能互联照明系统,用可见光作为媒介,建立彼此联系,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为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设置个性化的灯光,甚至还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2014年是“智能照明”推广的元年,2015年必将有更多企业加入,想必业内人士对此说法很多并不陌生。尽管如此,智能照明在很多消费者乃至专业人士印象中依然只是以一个概念的形态存在。
  
  “或许目前智能照明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人们的家居生活中,但不可否认,该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实力照明企业、互联网公司以及房地产商等几股力量争夺的‘焦点’。”佛山南海的一位照明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
  
  踏入2015年,包括飞利浦照明、木林森照明、阳光照明、欧普照明等13家照明企业与小米签署联合声明,抱团进军智能照明领域,在这些企业中广泛应用小米智能模块,共同推进了智能照明在终端家庭的落地。
  
  照明企业有智能灯的技术,但是在终端家居的渠道、宣传等环节比较薄弱,而且普遍规模比较小。例如,目前国内知名度较大的飞利浦、雷士、欧普等照明品牌,其单个年销售额还没有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也没有超过5%的。
  
  对于小米而言,虽然已经自有Yeelight智能灯,但必须以电商模式整合行业获取定价权,最大范围推动小米智能家居系统落地。看似相得益彰的事情,但实际操作和效果还有待验证。
  
  记者通过走访梳理智能照明历史发现: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智能照明系统厂商就已经在中国投资建厂。受市场的消费意识、市场环境、产品价格、推广力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态势。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地产行业的高歌猛进,国内智能照明行业迅速发展,各类智能照明产品纷纷面市,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不到50亿元成长到2013年的近200亿元人民币。
  
  “现在关键是让消费者体验到便捷的智能照明系统,还要让其明白可以让普通家庭比原先节省20%-40%的电费,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无疑具有难以抵挡的诱惑力。”广明源照明董事长洪燕南表示。
  
  他认为,智能照明不仅让生活变得丰富,还能最大限度节约能源,从而做到整体平衡,但前期培育的周期和成本不小,“更不是某家或者少数企业振臂一呼就能大举实现的”。
系统“碎片化”是智能照明最大拦路虎
  
  “智能照明我们最近也在筹划,但是不会期望在两年以内会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毕竟这里面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整个互连互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阳光照明总经理官勇在最近的“LED大会”上坦言,智能照明目前仍然处于布局阶段,众多照明企业或单干,或抱团推进智能照明,看起来很美好,不过市场化推广依然面临适应性不强、行业标准缺失、市场定位模糊等挑战。
  
  目前,物联网的连接标准不少于五种:WIFI、Z-wave、Zigbee、蓝牙、Thread。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不能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和产品,必须要考虑连接性,否则就必须借助体验不那么好的第三方Hub,或是在手机上安装多个APP。
  
  然而,不同品牌的设备都拥有自己的APP,设备之间不能建立通信关系,需要在不同APP之间进行切换,无法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一键控制,这在实质上就降低了用户体验。
  
  “在最初连接设备时,至少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来调节WIFI网络、Hub,逐个连接所有的智能器材,并进行调试,直至全部正常工作。要知道,仅仅是灯饰和灯泡就多达20个,每个都需要单独的设置,十分繁琐。”一位装修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从最初的号召建立统一标准,到2014年的智能家居平台,再到不久前的智能通用模块,业内解决方案可谓层出不穷,但实际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碎片化仍是智能照明乃至智能家居的最大问题。
  
  另外,凯西欧照明总经理吴育林认为,智能照明在国内至今没有清晰的行业标准和研究成果,而企业推广智能照明也还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一些企业推智能照明多是一种噱头,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产品的大卖点。”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