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货就意味着有库存,我们做灯饰照明生意也一样,也会有库存积压的风险。每到年底,听到经销商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年赚钱了吗?”“赚了。”“在哪里?”“在仓库里。”
这里面有对市场预估失误、盲目乐观的成分。也有厂家年底促销政策太给力,萃取了市场剩余价值的成分。更有商家迫于任务压力,为获取更大的市场支持政策,心甘情愿的饮鸩止渴的成分。不管是出于哪种动机,这都是行业无法良性发展的祸根。
在灯饰照明行业,经销商的生存状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品牌代理,一种按需订制。
通俗的来说,前者获得某个品牌的当地市场产品独家经销权,需要订货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厂家配给制,一种自选制,通常订货是根据品牌厂家的产品线结构和细分市场定位来选择。
后者则根据当地市场的消费偏好和市场需求,在市场上选择能与之匹配的厂家资源进行合作。相比之下,前者背靠大树好乘凉,后者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们进货选灯的这个过程就跟我们选择酒店的过程是一样的,只是你没有意识到,同样的客户也是一样的。客户希望能够体验到我们推荐产品的价值链差异点所在,藉由这种差异点营造出来的感觉,而产品只是支撑这种感觉的支点。
也就是说,我们进的货应该能有自己的差异点,然后根据这种差异点,打造我们的独特卖点。
而往往我们在一味地追求性价比,那性价比是什么?绝对不是同等质量,价格最便宜。而是产品本身具有差异点,客户只会对差异化的地方感兴趣,客户也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买单。
也就是说,避免库存积压的源头在于选择产品,选择产品的核心点应该是在产品价值链上寻求差异化。
库存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困扰灯饰照明行业经销商的一个大问题。这是一个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时代,尽管我们做的是灯饰照明生意,但不可违逆时代大势! 去年双“十一”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电商帝国崛起大课,我们能够漠视它的存在吗?当然不能,电商帝国的崛起带来的是物流、信息流、财富流的划时代建设,基础设施别人已经帮我们搭建好了。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时代?这是一个跟推销说再见的时代。尽管大家都明白,营销是为了让销售成为多余,可是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当然没有,并且远远不够。
灯饰照明行业的推销思维根深蒂固,其实其他行业何尝不是呢?灯饰照明行业经销商期望能够代理一个品牌,把营销的工作交给厂家来做,可是有几个厂家真正在终端消费市场的营销上发力了呢?
其实,也不是厂家不想做,只是成本太高,并且收效甚微。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下,大家都开始另辟蹊径,那就是把目光转向渠道,因此有了渠道为王的营销理论。试想一下,渠道建得再好,产品卖不出去,结果又如何呢?
在粉丝经济时代,如果厂家只会做专业粉丝,而忽视了用户粉丝的存在,那将是多么可怕呀!厂家也知道要聚焦终端,可是一提到这个话题就头痛,鞭长莫及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托辞。
因此,问题的症结是,用户粉丝的建设需要渠道支持,灯具店的老板们,你们的加入将会让做用户粉丝变得更加容易。当然,没有好的商业模式设计,这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即使这和你们的利益密切相关。
(本文作者为中山意明光电总经理陈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