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照明在两年以内不会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毕竟这里面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整个互连互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阳光照明总经理官勇在最近“LED大会”上坦言,智能照明目前仍然处于布局阶段,众多照明企业或单干,或抱团推进智能照明,看起来很美好,不过市场化推广依然面临适应性不强、行业标准缺失、市场定位模糊等挑战。
目前,物联网的连接标准不少于五种:WIFI、Z-wave、Zigbee、蓝牙、Thread。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不能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和产品,必须要考虑连接性,否则就必须借助体验不那么好的第三方Hub,或是在手机上安装多个APP。
然而,不同品牌的设备都拥有自己的APP,设备之间不能建立通信关系,需要在不同APP之间进行切换,无法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一键控制,这在实质上就降低了用户体验。
“在最初连接设备时,至少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来调节WIFI网络、Hub,逐个连接所有的智能器材,并进行调试,直至全部正常工作。要知道,仅仅是灯饰和灯泡就能多达20个,每个都需要单独设置,十分繁琐。”一位装修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从最初的号召建立统一标准,到2014年的智能家居平台,再到不久前的智能通用模块,业内解决方案可谓层出不穷,但实际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碎片化仍是智能照明乃至智能家居的最大问题。
另外,凯西欧照明总经理吴育林认为,智能照明在国内至今没有清晰的行业标准和研究成果,而企业推广智能照明也还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一些企业推智能照明多是一种噱头,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产品的大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