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网·设计师】李代雄:地域文化和绿色环保 缺一不可




【文|LED照明渠道成都站记者 何心玲】我本身是从事历史文化工作的,对文化的感觉比较强烈。在做照明的过程中,我认为文化内涵非常重要,因为照明所用的灯是金属的再塑造,造型应该融入文化内涵。当初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纯粹的艺术设计,殊不知艺术是有灵魂的,而艺术的灵魂就是文化。
  
  2008年,我们接到了成都宽窄巷子的项目,宽窄巷子本身就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要表达的时代特征、文化内涵方向性很强。我们查资料的时间近三个月,设计出了“鸟笼灯”,在宽窄巷子景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009年,我们为成都人民南路设计了文化定制产品“玉兰灯”。2010年,北川新县城重建,我们根据羌族人民的爱好、文化特色,设计出了符合当地消费条件和文化的产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让我很受启发,于是提出了“文化照明”这个概念。我认为,提高照明产业水平的关键在于增强文化性,无论是哪个地区,都应该根据当地特色来融入更多的个性化色彩,融入文化内涵,通过照明来表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照明需体现地域文化和现代人类进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地域文化。在工业产品和现代技术中,怎样恰如其分的把地域文化表现出来,这是个很大的课题。产品融入了文化,就成了作品。
  
  地域文化是我们照明设计领域在当前最需要重视并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应该将其深度挖掘。为此,我们投入了很多,成立了一个城市文化照明研究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即文化元素研究所、道路照明研究所、楼宇照明研究所、景观照明研究所。
  
  灯具设计应该从文化上进行挖掘,以文化为原则进行定制,在做照明系统设计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自觉的赋予和表现当地的独特文化。现在有很多人做灯,总希望去表现灯本身,殊不知灯只是环境中的一个元素,灯的造型只能融入到大环境,其存在才有价值。灯在环境中不能喧宾夺主,但是也或不可缺。

  
  文化照明至少有两个优点: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能够表现历史悠久的文化,对当代人起到一定的传递作用;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从文化入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更高,社会接受程度会更高,在盈利的过程中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因此,希望业内更多的人士参与城市文化照明,这样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市政设施设备、现代工业产品,任何文化定制的道路照明灯具都必须产生真实而完整的价值。这就要求道路照明灯具必须具备足够的功能和先进的技术,符合绿色、可持续性原则。
  
  比如,我们设计的二代玉兰灯,光源全部使用LED,仅此一项改进,就可以在为道路提供同等照度的情况下,相比使用高压钠灯的一代玉兰灯节约功率40%,节能率达到52.16%。且二代玉兰灯配置了华体的单灯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按需照明,在已经使用LED光源节能的基础上实现二次节能。

  
  绿色照明是我们最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做照明设计时要注重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文化照明必须要与绿色照明、可持续发展两个原则结合起来。
  
  LED属于一种新兴的光源,被称为第四代光源,我对LED一直持“积极接受,稳步推进”的态度。目前,小功率LED灯具技术完全成熟,而大功率LED路灯的散热问题依旧没得到解决,影响光衰,需要攻关。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