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PF非隔离LED电源原理概述
——声明:转自今天收到的微信文章。
精灵工作于A公司已有4年时间,每年都会见到15个左右的应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会分配给各个工程师当助理。2年后,这些毕业生也成为了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能够承担项目开发。3-4年后,这些新工程师又会带毕业生了。一届带一届,非常不错。可惜,事实并非外表所见。
这些工程师,一拿到新方案做产品,就迫不及待地拿芯片厂商的Excel计算文档进行计算。我问他们,你知道Excel为什么要这样算?他们直摇头。 上个星期,有个来公司工作2年的工程师,新用一款简单的芯片—MT7810,还问我这芯片变压器怎么算,怎么弄。精灵就把他叫过来,拿起笔记本,比划了好半天才大概让他懂了。现在把关键点发出来共享下。 先上原理图:
1、上电启动:上电后,整流桥后VM为典型的馒头波,220Vac输入的话,VMmax=220*1.414V=310V。Rst1和Rst2串联给C2充电,C2达到Vcc工作电压点后芯片正式启动。

2、MOS导通:(假设Co电容已充满电)芯片GATE脚输出高电平,MOS导通时,此时加载L两端的电压为:VL1=VM-Vo,这里忽略了MOS导通时DS两端的电压和Vcs电压,因为实在太小了。此时L上的电流是呈线性上升的。δi=V*δt/L,变换下也即 VL1=L*δi/δt1。δt1为开通时间,也即Ton。
3、MOS关断:当L上电流上升到一定程度,也即Rcs端电压达到限值时,MOS就关断了。这就是典型的峰值电流控制模式。MOS关断后,续流二极管D就发挥作用了,电流从L经过D流向输出。VL2=Vo+VD;其中VD就是二极管D两端电压,只有0.5V左右,相比几十V输出也忽略了。简化为 VL2=Vo;此时,电感放电,放电负载恒定,所以是电流线性下降的。VL2=Vo=L*δi/δt2。δt2为关断时间,也即Toff。
把MOS导通和关断两部分内容联合起来:δt1+δt2=T,T也就是工作周期(MT7810工作在BCM模式),周期f=1/T。把VL1和VL2两个公式推导下:(具体就不解释了,使劲凑就行)L=Vo(1-Vo/VM)/(f*δi),这样电感量L就和工作频率f联系起来了,可以明显看出,L和f是负相关的,这种芯片,f一般定在40-60K之间。好像要计算L,还得知道δi呐。δi=?MOS关断和导通过程中,可以发现 电感电流iL始终和输出电流是相等的,因为LED串和L始终是串联的。所以电感上的平均电流Iavg=Io,电感电流峰值Ipk=2Iavg=2Io。所以δi=2Io,VL1和VL2两式中的δi是同一个。此时根据 L=Vo(1-Vo/VM)/(f*δi),设定f,就可以计算得到L了。f跟L是负相关的。我们还可以得出:VL1*δt1=VL2*δt2,也即Von*Ton=Voff*Toff,这就是著名的伏秒定理,任何稳定的开关电源都必须遵守。更可以得出:占空比 D=V0/VM。Rcs=Vcs/δi。 参数计算到此为止,我们得到了电感量L,接下来怎么办?那就是实际的应用了,我们需要根据L定制变压器(电感)。这里用到公式 δB=L*δi/(N*Ae),N是匝数,Ae是磁芯有效面积。为了变压器不饱和,我们使δB<0.3,(灯具产品可<0.32)。这样,你就可以根据手上这个磁芯,计算出几匝数了。匝数N来了,那漆包线用什么呢,我们取电流密度J=6-8A/mm2。温度低J可取大些。I=J*S,这里的I可认为就是输出电流Io,S就是导线的截面积了。 那我们来个实例,MT7810做20W,220V输入,输出300mA。变压器怎么算? 1.L=Vo(1-Vo/VM)/(f*δi),δi=2Io=0.6A,Vo=60V(怎么算? 不解释),fmax取60K,VM=310V,这样L=1.35mH。 2.δB=L*δi/(N*Ae),δB=0.3,EE13磁芯Ae=17mm2,N=160 3. I=J*S,S=3.14*D2/4,D是导线直径。I=0.3A,J取6吧(球泡灯内部温度较高),这样D=0.23mm(0.23为标准漆包线)。
精灵告诉这位小伙子,你按这个参数去做吧,不过我提醒你,你的工作频率应该只有55K左右,即使你输出就是60V丝毫不差。 一天后,这小伙子来了,大惊:*师傅,神了,频率确实只有55K,看来理论分析还是有偏差的。 我说并不是计算偏差,而是理论分析粗糙了,我让他把变压器上的电流波形测出来,近似如下图:
可以发现,虽然是BCM模式,但其实中间还是有点时间间隙的,精灵以为这是导致理论频率比实际频率高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时间间隙,这得考虑到芯片的对电感电流过零点的检测原理说起,中间会有一个延迟。

一直想回避深入的问题,因为自己也不是全明白。可是有疑虑的网友还是在问:低PF的驱动IC,如何检测电感的零电流的?驱动IC的OVP是如何实现的??
翻遍了美芯晟的MT781X、晶丰的BP283X、士兰微的SD670X系列芯片规格书,国产的芯片,貌似都没有对着两个问题有所说明。所以精灵也没法确定到底芯片内部是怎么工作的,比如MT7810,内部框图简单如下:

确实有个开路保护和零电感电流检测模块,可是它们是怎么工作的,没有细说,要么是不想细说(有什么秘密),要么是没必要说(应用工程师不会去深究)。所以,精灵只能猜测估计了。

1、零电感电流检测:精灵回忆了下,好像有个芯片规格书提到过这个问题,翻了半个小时,总算找到了:(下面是一款芯片规格书中提到的)
也就是说,零电感电流将到零,是通过谐振判断的(估计国内芯片都是通过类似方法控制的)。既然是先零点再谐振再判断零电流,自然中间会有个时间间隙,大概就是如下图红圈中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好测,但我估计是1us(或者几百ns)左右吧。根据LC谐振频率f=1000k左右,L就是变压器电感1.5mH,那么C应该是几十pF。这几十pF分布电容分布在哪里?会不会是MOS的Coss电容?(具体可以问MT、BP或SL的FAE或AE,问到了记得跟我说一声)。
2、OVP电阻为什么能起到OVP的作用:MT7810规格书上说:OVP主要是R2起作用,R1相当于只是补偿作用。这样,跟BP283x或SD670x这种IC的OVP原理应该是一样的。MT7810规格书上说:
说明OVP功能和Toff之间有联系(利用了开路后的Toff来起作用)
BP2832规格书上就做了相对细点的说明: (这里可以利用上一次提到的公式Vo=L*δi/δt2。δt2为关断时间,也即Toff)开路时Vo变大,Toff变短,利用Toff的限制来限制开路电压,实现OVP。
这样,伙伴们应该大概清楚了吧,其实,精灵和你们都一样,也只是做应用的。芯片规格书上没说明,我也只能大概说下了,充当了一下FAE,希望不被MT、BP的见笑了。
——声明:转自今天收到的微信文章。

回复数 18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